每读菁莪什,渴然思育贤。
伊谁与我共,造士得卿肩。
底藉燃犀照,应如冰镜悬。
观风要达隐,讵止在文铨。
【注释】
- 菁莪:《诗经·小雅》:“菁菁者莪,在彼中阿。既见君子,乐且有仪。菁菁者莪,在彼中沚。既见君子,我心则喜。菁菁者莪,在彼中陵。既见君子,锡我百朋。泛泛杨舟,载沉载浮。既见君子,我心则休。”后用“菁莪”指贤人或良士。什:这里泛指书籍。
- 渴然思育贤:渴望培养贤才。
- 伊谁与我共:是谁与我共同承担培育贤人的重任。
- 造士得卿肩:造就人才就像能得到像卿一样的栋梁之才。
- 底藉燃犀照:借助燃犀的光亮可以照亮一切。
- 应如冰镜悬:应当像镜子一样公正地反映现实。
- 观风要达隐:观察民情需要深入到下层百姓之中。
- 讵止在文铨:这不仅仅是在考核文官的才能。
【赏析】
这首诗是刘星炜任安徽学政时所作,他希望以自己的努力来造就更多的人才。诗中表达了作者对于教育人才、培养贤才的深切期望。
首联“每读菁莪什,渴然思育贤”,表达诗人对于教育的渴望和责任感。菁莪什即《诗经》中的《菁莪》,诗人通过阅读这些文献,深深地感受到培养贤才是国家的重要任务。因此,他对教育事业充满了热情和期盼。
颔联“伊谁与我共,造士得卿肩”,进一步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培养人才是一项伟大的责任,需要有像孔子这样的贤人来共同承担。他希望自己能够像孔子一样,为教育事业做出贡献。
颈联“底藉燃犀照,应如冰镜悬”,表达了诗人对于教育的深刻理解和认识。他认为教育的目的是要培养学生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必须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和严谨的教学态度。而这种教育方式就像使用燃犀(点燃犀牛角)的光线来照亮一切一样,能够让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得到真正的知识。同时,他也强调了教育应该像悬挂在空中的镜子一样公正无私,不偏袒任何一方。
尾联“观风要达隐,讵止在文铨”,进一步扩展了他的观点。他认为除了考试选拔之外,还需要深入了解民情,了解百姓的需求和困难。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培养出真正有用的人才。同时,他也认为教育不应该只局限于考核文官的才能,还应该关注其他方面的能力。例如,农民、工匠等都需要接受良好的教育和培训,以便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整首诗歌表达了诗人对于教育人才和培养贤才的深切期望和坚定信念。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在教育领域做出更大的贡献,为国家的发展和人民的福祉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