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一湖水,借问是谁开。
识性易疏塞,得源可溯洄。
轩图略点缀,练影足徘徊。
妙契澄清义,观民有事来。
诗句释义与赏析:
- 山中一湖水,借问是谁开。
- “山中”指自然的环境或背景。
- “一湖”表示这是一个独立的、清澈的水体。
- “借问是谁开”询问这湖水的由来或来源。
- 这里的“谁”可能指自然的造物者或某种未指明的自然力量。
- 识性易疏塞,得源可溯洄。
- “识性”可能指对水的感知或理解,即识别水性。
- “易疏塞”可能形容这种识别容易受到外界干扰而变得模糊不清。
- “得源可溯洄”则表达了通过追溯源头可以清晰了解水的本性。
- “溯洄”在这里是比喻的意思,意味着回溯到水的源头去。
- 轩图略点缀,练影足徘徊。
- “轩图”可能指的是画有山水等图案的窗户或者装饰品。
- “略点缀”意味着这些图案虽简却能增添美感。
- “练影”可能是指水面上反射出的影子,如镜面般的效果。
- “足徘徊”表示影子在水面上来回移动的样子,增添了一种动感和美丽。
- 妙契澄清义,观民有事来。
- “妙契”意为深刻理解或领悟到了水的清澈和纯净的意义。
- “澄清义”强调了水的本质是清澈透明的。
- “观民有事来”可能是指看到民众因为需要水而产生的活动。
- 这里的“有事”可能指各种生活需求,如农业灌溉、饮用等,显示了水的重要性。
综合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写山中的湖水,探讨了水的清澈与重要性。诗中运用了“借问”、“易疏塞”、“得源”、“轩图”、“练影”、“妙契”等词语,形象地描绘了水的纯洁与流动之美。同时,诗末的“观民有事来”反映了水对人类生活的基础性作用,强调了水的价值和必要性。整体来说,这是一首表达自然美和人类依赖自然的诗,同时也揭示了自然界与人类活动的紧密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