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水分南北,皇都转漕资。
酌中河性顺,利后圣谟垂。
已是阅三度,无能赞一辞。
守成吾所勉,靡不讵惟斯。

【注释】

汶水分南北:指黄河分为北、南两河。

皇都转漕资:指黄河为京都长安提供物资运输的条件。

酌中河性顺,利后圣谟垂:取法中河之水,水流平缓而顺畅,利于漕运,是后世圣明之君所遵循的。

已是阅三度:已经是第三次治理黄河了。

无能赞一辞:没有功劳可以称赞。

守成吾所勉,靡不讵惟斯:我们应当努力保持黄河的安宁,没有不是应该这样做的。

【赏析】

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她滋养了中华文明,哺育了中华民族,也给历代统治者带来过不少麻烦。唐人王建的《阅中河》就是咏唱黄河的一次经历。诗中通过描写作者三次治理黄河的经历和感受,表达了作者对治黄工作的深刻思考。

首联起笔突兀,“分南北”写黄河的源流,“转漕资”写其为京师提供物资运输的条件。这两句看似平淡无奇,但细读之下,却有深意存焉。在封建王朝时期,黄河经常泛滥决口,造成灾害,影响农业生产,威胁百姓生活。因此,黄河的治理就成了朝廷的大事。而黄河又是南北交通的要道,它对于京师的安全与繁荣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治理黄河不仅是一项水利工程,也是关系国家安危的重要政治任务。

第二联紧承上文之意,指出了治理黄河的意义。“酌中河性顺”,是指黄河之水,其性平顺,适宜于漕运,为后世圣明之君所遵循。这里的“中河”是指黄河的河道。“利后圣谟垂”,是指后来的圣明之君都遵循黄河的特性,治理得当,有利于国家的稳定和繁荣。

第三联转入诗人自身的感慨。“已是阅三度”,说明诗人已经经历了三次治水的过程,每次都有不同的体会和感悟。“无能赞一辞”,则意味着诗人觉得自己在治水中的贡献有限,难以作出什么评论或赞美之言。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在治水过程中的无奈与辛酸。

尾联再次回到治水的主题上来。“守成吾所勉”,是指我们要努力保持黄河的安宁,这是我们的责任和使命。“靡不讵惟斯”,则是说我们应当努力维护黄河的安宁,没有不是应该这样做的。这两句话既表达了诗人对治水事业的重视和投入,也体现了他对国家和人民的忠诚和责任感。

整首诗虽然只有短短四句,但内容却相当丰富。通过对黄河的治理过程的描述和自己的感想表达,诗人展现了自己对治水的深刻认识和理解。同时,这首诗也传达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鼓舞人们为国家和人民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