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堂大壑滨,翰墨自相亲。
旧矣青毡席,飘然乌匼巾。
声流碧涛籁,阴覆老龙鳞。
策杖隔溪者,应来问字人。
这首诗的作者是清代著名画家王翚,他的书法、绘画、篆刻、诗文等都有很高的成就,是清代画坛上的一位大家。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释:
茅堂大壑滨,翰墨自相亲(茅草屋旁的大山谷,笔墨与朋友相互亲近)
注释:茅草屋旁的大山谷,意味着作者居住的地方风景优美,环境宁静。笔墨与朋友相互亲近,说明作者与朋友们之间有着深厚的友谊。
旧矣青毡席,飘然乌匼巾(昔日的青毡垫子已破旧,现在戴着黑色的方巾)
注释:昔日的青毡垫子已破旧,现在戴着黑色的方巾。这里形象地描绘了作者的生活状态和心境变化。
声流碧涛籁,阴覆老龙鳞(声音如碧波荡漾,如同龙鳞覆盖)
注释:声音如碧波荡漾,如同龙鳞覆盖。这里的“碧涛籁”形容声音清脆悦耳,仿佛碧波荡漾的声音。“阴覆老龙鳞”则描绘出一幅画面,龙鳞在阴暗处覆盖着,给人一种神秘而庄重的感觉。
策杖隔溪者,应来问字人(拿着拐杖过小河的人,应该是一个爱书法的人)
注释:拿着拐杖过小河的人,应该是一个喜爱书法的人。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书法艺术的热爱之情。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友谊,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书法艺术的热爱和追求。诗中的“声流碧涛籁,阴覆老龙鳞”,形象生动,富有诗意,让人仿佛置身于美丽的山水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