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北读书堂,液池俯槛旁。
因风常得态,无月定何妨。
早识人情似,惟惭笔阵方。
子舆观有术,切已勉成章。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勃的作品,全诗四句,每一句都包含了丰富的意境和深刻的哲理。

首句“山北读书堂,液池俯槛旁。”描绘了一个宁静的读书环境。山北的读书堂显得格外安静、庄重,而旁边的液池则给人一种清新、自然的感觉。这里,“山北”指的是地势较高的位置,“读书堂”则是指一个供人学习、读书的地方。“液池俯槛旁”则形象地描绘了液池的位置和形态,让人仿佛能够听到水声潺潺,感受到清凉的水流。

第二句“因风常得态,无月定何妨。”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环境变化的感悟。风吹来时,液池会呈现出不同的状态,这反映了自然界的无常和变化。然而,诗人并没有因此而感到困扰,反而觉得这种变化是自然的,没有什么妨碍。这里的“因风常得态”可以理解为诗人在面对变幻莫测的自然时,始终保持着一颗平静的心态。

第三句“早识人情似,惟惭笔阵方。”则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于人情世故的认识。诗人很早就明白了人情世故的道理,但是却感到有些惭愧,因为自己还无法像那些擅长写文章的人那样,写出优美的文字来。这里的“人情似”可以理解为诗人对人性的理解,“惟惭笔阵方”则表达了诗人在写作上的谦逊态度。

最后一句“子舆观有术,切已勉成章。”则总结了整首诗的主题。诗人通过观察和思考,领悟到了一些人生的智慧,并决心将这些智慧运用到自己的行动中去。这里的“子舆观有术”可以理解为诗人借鉴了一些经验或知识,而“切已勉成章”则表示诗人愿意将这些经验和知识付诸实践,努力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对人情世故的感悟以及对人生智慧的追求,展现了诗人内心的丰富情感和深刻思考。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唐代文人对于自然美、人文情怀和社会现实的关注与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