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道典谟备,始终惟一钦。
丹书爰取义,白室此为箴。
常有图书伴,如承师保临。
凛乎朽索喻,逸豫敢萌心。
敬胜斋
君道典谟备,始终惟一钦。
丹书爰取义,白室此为箴。
常有图书伴,如承师保临。
凛乎朽索喻,逸豫敢萌心。
注释:
- “君道”:指君主之道,即治理国家的原则。
- “典谟”:古代典籍中的教诲。
- “备”:齐全,完备。
- “惟”:只有、仅仅。
- “钦”:敬佩,尊崇。
- “丹书”:红色的书籍,通常用于重要文献。
- “爰”:于是,就。
- “白室”:古代书写用竹简或木简的屋子,也指书籍。
- “箴”:劝诫,警醒。
- “图书”:《周易》等典籍。
- “师保”:老师和保护者。这里指导师和保护人。
- “凛”:敬畏,敬畏。
- “朽索”:腐朽的绳索,比喻无用的东西。
- “逸豫”:过度安逸快乐。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关于修身养性的诗。诗人通过自己的经历和感悟,表达了对君主治国之道的理解,以及对个人修行的体会。全诗分为四句,每句都有其独特的内涵。
首句“君道典谟备,始终惟一钦”描述了君主应遵循的治国原则,即始终如一地遵守典章制度和教诲,以获得臣民的尊重和崇敬。这里的“典谟”指的是历代帝王的治国方略,而“始终惟一钦”则是强调君主应当始终保持一贯的原则和德行,不被外界所动摇。
次句“丹书爰取义,白室此为箴”则进一步阐述了读书学习的重要性。“丹书”是指红色的书籍,这里象征着重要且有益的知识。“取义”意味着从书中获取智慧与道理。“白室”则指简朴的书房,此处用来比喻书籍本身。最后一句“如承师保临”则表达了学习过程中应该像尊敬老师一样对待学问,同时也要有师傅的引导和保护。
第三句“常有图书伴,如承师保临”承接上文,继续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图书”再次被提及,象征着知识和智慧的陪伴。“如承师保临”意味着在学习的过程中,应该像尊敬师长一样去学习和实践。这一句也暗示了学习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需要有老师的指导和同伴的陪伴。
末句“凛乎朽索喻,逸豫敢萌心”以警示的口吻结束全诗。“凛”表示敬畏,“朽索”比喻无用之物,“逸豫”则指过度的安乐和享乐。这句话告诫人们不要贪图安逸,要时刻保持警惕,避免陷入无益的境地。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传达了深刻的道德教育和人生哲理。它鼓励人们在追求知识和修养的同时,也要注重实践和自律,避免陷入无谓的享乐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