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历夜斋清,文琴膝上横。
四山忽觉响,孤月十分明。
谁洗筝琶耳,独怡云水情。
虎头不自写,付与石田生。

【注释】

沈周(1370-1459),字仲理,号石田,长州(今江苏吴县)人,明代画家、文学家。“琴月图”是他的作品之一。

寂历夜斋清:寂静的夜晚,斋室显得格外清凉。

文琴膝上横:文琴,指文徽明的《琴谱》。膝上横,即置于膝上。

四山忽觉响:四周山林忽然有了声音。

独怡云水情:独自愉悦于云水之间。

虎头:文徽明,字休宁,又字玄真,号石田,苏州吴县(今属江苏)人,明代中期著名书画家、文学家和篆刻家。

不自写:没有自己创作。

付与石田生:将作品传给石田生。

【赏析】

这首诗是文微明对友人沈周的赠诗。此诗描绘了一幅宁静淡雅的夜晚景色,通过细腻的观察,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内心的宁静与超脱。

首句“寂历夜斋清”,用简洁的语言描述了一个寂静的夜晚,斋室显得格外清凉。这句诗营造了一个静谧的氛围,为下文的描写奠定了基调。

“文琴膝上横”。文琴,指文徽明的《琴谱》。膝上横,即置于膝上。这句话描绘了作者在夜晚静坐时,手中把玩着文徽明的《琴谱》,仿佛能感受到那悠扬的旋律在耳边回荡。

“四山忽觉响”,这一句突然转折,描述了四周山林忽然有了声音。这声音似乎来自遥远的山峦深处,给人一种宁静而又神秘的感觉。

“孤月十分明”,月光明亮如盘,照亮了整个山林。这句话描绘了夜晚的美丽景色,月光下的山林显得格外清晰、明亮。

“谁洗筝琶耳”,诗人在思考着是谁弹奏起了美妙的乐曲。这里暗示了作者被优美的音乐所吸引,仿佛置身于一个梦幻般的世界。

“独怡云水情”,诗人陶醉于云水之间,感受着那份宁静、和谐的情感。这里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最后两句“虎头不自写,付与石田生”。虎头,指文徽明。这句话意味着文徽明并未亲自创作,而是将作品传给了石田生。这既是对文徽明技艺的肯定,也是对他人品的赞美。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同时也展现了他的高洁品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