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肿乖绳墨,谁施月斧修。
居然五石瓠,那数一株榴。
虚满皆如愿,色空莫可求。
堪因遗阐士,渡海不惊鸥。
诗句解释
1 “拥肿乖绳墨”:形容树木长得不均匀,不符合常规的规矩或标准。
- “谁施月斧修”:指是谁使用了月光般的斧头来修剪这些不匀称的树木。这里的“月斧”比喻自然的生长和天然的美,而“修剪”则暗喻人为的干预或破坏。
- “居然五石瓠”:字面意思是竟然长成了五个石头那么大的葫芦。这可能意味着某种奇异或罕见的生长形态。
- “那数一株榴”:与“居然五石瓠”相对应,指的是数量很少,只有一株榴莲那么大小。这里的“榴”特指榴莲,是一种大型热带水果。
- “虚满皆如愿”:意指无论树的形状多么不完美,但它们都满足了人们的某种愿望或需求。
- “色空莫可求”:强调了树木的自然美是难以用言语表达的,它超越了色彩和形式的范畴,达到了一种纯粹的美感。
- “堪因遗阐士”:指的是可以依靠那些懂得欣赏自然之美的智者或隐士。
- “渡海不惊鸥”:表示即使面对海洋也能像渡海的鸥鸟一样镇定自若,不受外界干扰。
译文
树木生长得参差不齐,不符合自然的规律,是谁用月光一般的斧头进行了修剪?
竟然长出了五个大石头那么粗的葫芦,只有一株石榴那样大小。
不论形状如何不完美,都如同人们的愿望得到了满足。
这种自然的美丽是超越色彩和形式的,无法用言语来描述。
可以依赖那些懂得欣赏自然之美的隐士们,在面对大海时能够保持平静。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树木的不同形态和特性的描述,展现了自然界中的一种独特美学。通过使用“月斧”这样的象征性语言,诗人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赏以及对人工雕琢的反思。同时,诗中的“渡海不惊鸥”一句,不仅描绘了一幅宁静致远的画面,也反映了诗人对于超然物外、心无旁骛的生活态度的追求。整体上,此诗以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传达了一种对自然和生活的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