斋接永恬居,相望前后庐。
磴廊斜转上,岩牖朗开虚。
得趣景殊状,题名义各胪。
要同归静观,一致每欣于。
【赏析】
素尚斋,是明代著名学者王守仁在江西余干县龙岗的故居。王守仁名守仁,字伯安,号阳明,世称阳明先生或阳明子,谥文成,汉族,浙江绍兴人,明代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精通儒家、道家、佛家。因常以“阳明”之称,后世便尊称其为“阳明先生”,又称“阳明先生”或“阳明子”。他是中国历史上一位非常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
诗中“素尚斋”三字,点题了诗人的住所。首句交代了诗人居住的环境:斋接永恬居,相望前后庐。斋,是读书写字的地方;永恬居,即永康堂,是王守仁的住宅;前后庐,指的是前后的房屋,即前宅后园。这几句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展现了作者对故乡的深情厚谊。
第二句“磴廊斜转上,岩牖朗开虚”,描绘了诗人住所周围的环境。磴廊,是指曲折的楼梯;岩牖,是指岩壁上的窗户;朗开虚,是指窗户宽敞明亮。这几句描绘了一幅优美的山水画卷,展现了作者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第三句“得趣景殊状,题名义各胪”,表达了作者对景色的喜爱之情。得趣,是指欣赏到美好的景色;景殊状,是指景色各异;题名义各胪,是指题词赞颂。这几句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独特见解和赞美之情。
第四句“要同归静观,一致每欣于”,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要同归静观,是指追求内心的平静和宁静;一致,是指一致追求;每欣于,是指每次都感到喜悦和满足。这几句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哲理的独到见解和深刻感悟。
整首诗通过描绘诗人住所周围的自然环境和景色之美,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和对人生哲理的独到见解和深刻感悟。同时,也体现了王守仁作为一代宗师的博学多才和深厚文化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