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细中秋月,冰寒欲满空。
塞山高见早,素景迥难同。
潋滟沧池浪,徘徊叠树丛。
锤峰玉台是,团镜待悬东。
新月
第一、二句
诗句: 眉细中秋月,冰寒欲满空。
译文: 新月如眉般纤细,中秋夜晚的月亮冷清而清澈。
注释: 眉(比喻新月的形状):形容新月如女子的眉毛般纤细。
中秋月:指农历八月十五的满月之夜。
冰寒:形容月光清冽,寒冷刺骨。
欲满空:形容月亮高挂在天空中,好像要填满整个空间。
第三、四句
诗句: 塞山高见早,素景迥难同。
译文: 远处的山峦在晨曦中显得格外高远,明亮的月光难以与它们相媲美。
注释: 塞山:指远处连绵起伏的山脉。
高见早:形容山峦在早晨显得特别高耸入云。
素景:纯净的景色或景象。
迥难同:形容月光明亮得与众不同,难以与其他景象相比。
第五、六句
诗句: 潋滟沧池浪,徘徊叠树丛。
译文: 湖水在月光下波光粼粼,树木环绕着湖泊,如同层层叠叠的树林。
注释: 潋滟:水波荡漾的样子。
沧池:深蓝色的水池,此处形容月光下的湖面。
徘徊:来回移动的样子,形容树木和月光相互映衬。
叠树丛:树木层层排列,形成一片片树林。
第七、八句
诗句: 锤峰玉台是,团镜待悬东。
译文: 山峰似铁锤一般坚定,玉台即将升起,准备悬挂东方。
注释: 锤峰:形容山势险峻,像铁锤一样坚定。
玉台:指玉石制成的平台或台阶。
团镜:圆形的镜子。
待悬东:准备悬挂到东方,暗示日出时刻。
赏析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中秋夜晚的美丽景色和诗人的情感。首句通过“眉细”和“冰寒”等词,形象地勾勒出了中秋月的形态。第二句则通过“塞山高见早”和“素景迥难同”,将读者的视线引向远处的高耸山峦和明亮的月光,形成了一种视觉上的对比。接下来,诗中的“潋滟沧池浪”和“徘徊叠树丛”等句子,进一步丰富了画面内容,使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宁静而美丽的夜晚之中。最后两句,以“锤峰玉台是”和“团镜待悬东”作为收尾,既体现了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也表达了对未来的美好期待和对光明未来的向往。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触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