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问灵岩路,言从西峪途。
林阴入夏密,峰翠较春殊。
诗意常思李,画情讵让吴。
时存勤政念,一宿岂妨乎。
【注释】
西峪:地名,在今河南洛阳市西南。灵岩路:指通往洛阳的灵岩寺的路。言从西峪途:说是从西峪这条路去灵岩寺。“途”是途径的意思。林阴:树木浓密的树荫。夏密:夏天树荫浓密。峰翠较春殊:山峰上青翠的颜色比春天时更显得秀美、不同寻常。“殊”,特别、不同。
李:指唐代诗人、画家李思训,字建中,号大李将军。吴:指南朝梁代文学家江淹。画情讵让吴:哪一幅画能胜过他的画呢?“讵”即岂,怎么;“让”,超过。
勤政念:勤勉的政治思想。时存勤政念,一宿岂妨乎:时时想着勤政的思想,夜不能寐,难道不可以吗?“岂”,表反问语气。
【赏析】
这首诗写于作者任唐州刺史期间(公元762年),当时他正途经洛阳西峪。诗中表达了他对勤政政治的向往之情。全诗四句,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结构严谨而浑然一体,语言朴素而形象生动,是一首优秀的七律。
首联写诗人由西峪向灵岩寺进发。“问”、“途”,说明诗人对这条道路并不陌生,而且已多次走过。但这一次却有新的体会,因为这次他是怀着对勤政政治的向往之情而来,所以一路上心情十分激动。
颔联写沿途景色,突出表现了诗人的心情。“林阴入夏密”,“夏密”指夏季浓密的树荫。这两句写夏日林荫之盛,与春季的景色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峰翠较春殊”,以“殊”字强调山色之美,突出其特点。这两句写出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感受以及自己的感情,使读者仿佛看到诗人走在一条山环水抱的道路上,四周郁郁葱葱,一片繁茂的景象,给人以愉悦之感。
颈联写诗人所欣赏的美景。“诗意常思李”,意思是说诗人常常想到李思训的画。“李思训”为唐朝人,擅长画山水画,尤以《江帆楼阁图》最为著名,被后世誉为“天下第一江山”,所以人们称他为“大李将军”。这里用“常思李”来比喻自己对山水画的喜爱和向往之情。“画情讵让吴”,意思是说哪一幅画能胜过他的画呢?这里的“吴”指的是南朝梁代文学家江淹。江淹是南朝梁的著名诗人、散文家,他在诗歌方面很有成就,尤其擅长描写山水景物,后人把他的山水景物诗称为“江行体”。“讵”通“岂”,意为“怎么”。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我怎能不佩服他的山水画?通过这两联,可以看出诗人对山水画的热爱之情和向往之意。
尾联写诗人夜不能寐的原因。“时存勤政念”,意思是说时刻想着勤政的思想。“岂”,表反问语气。“一宿岂妨乎”,意思是说一夜也不怕耽误。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勤政政治的渴望,以及对国家和人民的关心。同时,这也表明了诗人胸怀壮志的豪迈气概。
此诗采用白描手法,不加任何修饰,却写得情景交融,意境优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