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物和而盎,春山秀且深。
佛光今昔亘,奎藻岁年侵。
籁奏风过竹,歌喧暖啅禽。
石莲华那在,望古集遥襟。

【注释】

“恭依皇祖华山诗韵”:恭敬地依照皇祖华山的诗歌韵律来写。华山,指华山王(即唐玄宗李隆基)。这里用“华”字,是因为唐代宗室姓李,而李隆基为皇帝时赐其子李亨(即后来的肃宗)为“华”。

“春物和而盎”:春天万物和谐美好。盎(àng),充满、盛满。

“春山秀且深”:春天的山景秀美而且深邃。秀,美丽。且,并且。

“佛光今昔亘”:佛教的光现在过去到现在都照耀着。佛光,佛教徒所发出的光环,也泛指佛教的光辉。亘,贯穿,延续。

“奎藻岁年侵”:奎星(二十八星宿之一)的光辉每年都在增长。奎藻,奎星,二十八星宿之一;藻,水藻,这里比喻才华、德行。岁年,每一年。侵,增长、发展。

“籁奏风过竹”:风声吹动竹子发出声响。籁(lài),从孔穴中发出的风吹的声音。籁奏,风声如乐音般美妙。

“歌喧暖啅禽”:鸟鸣声此起彼伏,热闹非凡。喧,声音大而嘈杂。啅(shēn)禽,鸟类的鸣叫声。

“石莲华那在”:石莲花(即莲叶)在哪里呢?石莲,莲叶的一种形态,形似莲花瓣。莲叶,荷花的叶子,多用于比喻纯洁、高尚的品质。

“望古集遥襟”:望着古时候的景色,心中无限向往。集,聚集、会聚。遥襟,遥远的胸怀。这里指诗人对古人的敬仰之情。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恭依皇祖华山诗韵所作,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喜爱以及对于古人智慧的敬仰之情。

首联“春物和而盎,春山秀且深”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春天的景象:万物和谐美好,春山秀丽深远。这两句既表现了春天的自然之美,又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满足。

颔联“佛光今昔亘,奎藻岁年侵”则将焦点放在了佛教与文人之间的内在联系上。佛光象征着智慧的光芒,奎藻则是文人的象征。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长河中文化传承的珍视以及对前人智慧的钦佩之情。

颈联“籁奏风过竹,歌喧暖啅禽”通过听觉与视觉的双重描写,营造出了一幅生动的图景。风过竹林,发出清脆悦耳的声响;鸟儿们欢快地歌唱着,使得整个场景更加热闹非凡。这两句诗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还体现了诗人对于生活情趣的追求。

尾联“石莲华那在,望古集遥襟”则将笔触转向了对古代文人雅集的怀念。石莲花象征着高洁、纯洁的品质,而“遥襟”则暗示了诗人对于古人的敬仰之情。这两句诗不仅表达了诗人对古人的敬仰之情,还体现了诗人对于传统文化的珍视以及对古代文人雅集的美好回忆。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春天的美丽景色,并通过对佛教与文人之间的联系、自然与人文景观的描写以及对古人敬仰之情的表达,展示了诗人对自然之美、历史长河中文化传承以及古人智慧的热爱和崇敬。同时,这首诗也在艺术上达到了较高的水平,无论是在语言运用上还是在意境营造上都表现出了诗人的深厚功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