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契权辞竹,知音恒伴松。
友三见兹二,并昔到斯重。
涛影笼香淡,冰心映翠浓。
问谁工品物,大造在尧胸。

【注释】

松:松树。权辞竹:权辞,权宜之计;竹,指竹子。松风水月,是松树、流水和月亮的象征。四句八韵,每句都是四字,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共分四个韵脚。

宿契(qì):长期有缘分。权辞:权宜之计。竹:竹子,这里代指松树。知音:知音者,了解我的人。恒伴,常常陪伴。友三见兹二,并昔到斯重:友人三次看见这松树,就像过去一样珍贵。兹,此。重:重要。涛影:水波荡漾的景象。笼香淡:香气被水波笼罩而显得淡薄。冰心:像冰那样清透纯洁的心。映翠浓:映照着青翠的山色而显得浓艳。问谁工品物:问谁能够懂得品味大自然的美?工:擅长。品:品味。大造在尧(yáo)胸:伟大的创造都在尧帝的胸中。大造,指伟大的创造力。在尧胸,指在尧帝的胸怀中。

赏析:

这首诗写于元末明初,作者为邓尉山(今浙江吴县南)人陈樵。陈樵与文天祥同乡,两人关系很好,文天祥任丞相时,曾荐举陈樵为江东儒学提举。陈樵作此诗是为了表达对文天祥的崇敬之情。

首联“宿契权辞竹,知音恒伴松。”诗人自谦地称自己与竹子的关系只是暂时的,与松树才是长久的知音。竹子象征文天祥,松树象征着陈樵,表明陈樵与文天祥有着深厚的感情。

颔联“友三见兹二,并昔到斯重。”诗人回忆了与文天祥相识的经历。他与文天祥交往多次,每次见面都倍感亲切。这里的“并昔”指的是从前,即以前。

颈联“涛影笼香淡,冰心映翠浓。”诗人用细腻的语言描绘了松树的形象。水波荡漾的景象使松树的香气变得淡薄,而青翠的山色使得松树更加浓艳。

尾联“问谁工品物,大造在尧胸。”诗人感叹自己虽然擅长欣赏大自然的美,但仍然无法理解文天祥的伟大创造。这里的“大造”指的是伟大的创造力,“尧胸”指的是尧帝的胸怀。

这首诗以松树为题,通过赞颂松树的美好形象来表达对文天祥的敬仰之情。诗人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诗歌富有诗意和画面感。同时,通过对松树的赞美,也展现了诗人高洁的品格和坚定的信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