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稀有三山,澹荡方二月。
摇光入黄昏,散馥飘清越。
淰淰映冰心,棱棱标玉骨。
静对仰当年,馀芬犹未歇。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杨慎的作品。下面是逐句的解释:

第一句:“依稀有三山,澹荡方二月”

  • 注释:“三山”指的是邓尉山上的三座山峰,它们在月光下显得模糊不清,仿佛只是隐约可见。“澹荡”形容月光柔和而深远。“方”在这里表示“正当”。
  • 赏析:此句描绘了邓尉山在月光下的景象,通过朦胧的三山和温柔的月色,传达出一种静谧、平和的气氛。

第二句:“摇光入黄昏,散馥飘清越”

  • 注释:“摇光”即夕阳,这里指太阳即将西下。“散馥”是指香气四溢,此处用以形容月光的清新与纯净。“清越”形容声音或气息高远、清晰。
  •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夜晚降临时,邓尉山上的自然美景与宁静氛围。月光如水般清澈透明,散发着淡淡的香气。

第三句:“淰淰映冰心,棱棱标玉骨”

  • 注释:“淰淰”形容树木枝叶交错重叠的样子。“冰心”暗喻人的纯洁、清高。“玉骨”常用来形容人的高贵、坚贞。
  • 赏析:这句诗描绘了邓尉山顶上树木的轮廓,通过它们的排列和形状,象征了人物的高洁品质和坚定信念。

第四句:“静对仰当年,馀芬犹未歇”

  • 注释:“余芬”即剩余的花香。这里指尽管已经过去很长时间,但邓尉山上的美丽依旧存在,未曾消失。
  • 赏析:最后一句总结了前面的景物,表达了作者对邓尉山美景的赞美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珍视和怀念。

译文:

月光照耀下,邓尉山上似乎有三座山峰,那淡雅的月色如同刚升起的太阳一样温柔。随着黄昏的到来,月光开始变得明亮,它所散发的清香令人陶醉。邓尉山上的树木交错在一起,它们的树形如同玉石一般挺拔,给人一种高洁的感觉。我静静地站在那里,仰望那些曾经辉煌的山峰,它们依然美丽而迷人,没有消失的迹象。

这首诗通过对邓尉山的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现了一幅宁静、美丽的山水画卷。通过对月光、树木、山峰等自然元素的细腻描写,诗人成功地传达出对自然的深深喜爱和对美好事物的无限向往。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诗人的审美情趣和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那份宁静与和谐之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