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南雅化开,汉武幸雍回。
信是不群品,岂伊可系才。
沛邦曾吐卷,秘省早传台。
笔削春秋罢,西郊越若来。
注释:
《和李峤杂咏诗百二十首韵》的诗一百十二,题为“麟”。这首诗以赞美麒麟为主题,表达了对国家的忧虑、对人才的珍视以及对国家繁荣昌盛的期望。
周南雅化开,汉武幸雍回。
信是不群品,岂伊可系才。
沛邦曾吐卷,秘省早传台。
笔削春秋罢,西郊越若来。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勃的作品,是一首咏物诗,通过对麒麟的形象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国家的忧虑、对人才的珍视以及对国家繁荣昌盛的期望。
诗的开头两句:“周南雅化开,汉武幸雍回。”通过描绘周南的雅化和汉武的幸遇,表达了国家的繁荣和文化的传承。周南是古代的地名,这里指的是周代的文化;而汉武则是汉武帝的名字,这里指的是汉代的文化。这两种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使得国家更加繁荣昌盛。
诗的第三句:“信是不群品,岂伊可系才。”通过赞美麒麟的非凡品质和才华,进一步表达了对国家的忧虑和期望。麒麟作为古代传说中的神兽,象征着吉祥和美好的愿望,而这种美好的品质和才能正是国家所需要的。
诗的第四句:“沛邦曾吐卷,密省早传台。”通过描绘麒麟曾经在沛邦吐卷和秘密省传来传去的情景,表达了对人才的重视和珍视。麒麟作为一种神兽,其形象往往与智慧、才能等联系在一起,因此在这里,麒麟被视为国家的重要象征。
诗的第五句:“笔削春秋罢,西郊越若来。”通过描绘麒麟的出现,表达了国家繁荣昌盛的景象。麒麟的出现,象征着国家的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同时,也预示着国家的未来将会更加美好。
诗的结尾两句:“笔削春秋罢,西郊越若来。”通过描绘麒麟的到来,表达了对国家的祝愿和期望。麒麟作为一种吉祥的象征,出现在国家的重要场合,代表着国家的未来将会更加美好。
整首诗通过对麒麟的形象描绘和寓意解读,表达了对国家的忧虑、对人才的珍视以及对国家繁荣昌盛的期望。同时也通过麒麟的出现,传递了国家未来会更加美好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