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阐羲日,齐桓问楚年。
束华之子远,乘屋小阳前。
卷得三重去,灌成五丈旋。
方殷茹汇拔,讵为有丝捐。

【注】茅:指茅草,此处借指隐居者。

周易阐羲日,齐桓问楚年。

周易中阐述的天时(羲),齐桓公当年询问楚国的事情。

束华之子远,乘屋小阳前。

束在古代是“束”字,华子指的是孔子,远指隐居之地远离尘世,小阳前指太阳初升,象征隐居生活的开始。

卷得三重去,灌成五丈旋。

“卷得三重去”,意为把茅草卷起来,三重即三次。

“灌成五丈旋”,意为水浇到茅草上,转一圈就浇完,比喻隐居生活虽然简单,却能自给自足。

方殷茹汇拔,讵为有丝捐。

“方殷茹汇拔”,意为正赶上丰收的时候,茹汇就是庄稼,拔指收获。

“讵为有丝捐”,意为难道因为有了丝线而要舍弃吗?

赏析:这首诗是李峤对隐士生活的赞美诗。诗人以易经中的羲和、齐桓的故事开篇,寓意隐居者的生活如同天地万物一样,顺应自然规律,遵循天时变化,无需人为的干预和改变。接着,诗人通过描述隐居者的生活场景——“束华之子远,乘屋小阳前”,展现了隐居者远离尘世,享受大自然的宁静与美好。然后,诗人通过“卷得三重去,灌成五丈旋”这一形象生动的描绘,展现了隐居者简朴的生活状态,他们虽生活在偏远的地方,但依然能够自给自足,过着悠然自得的生活。最后,诗人通过“方殷茹汇拔,讵为有丝捐”这一富有哲理的句子,表达了隐居者对于物质财富的看法,认为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于拥有多少,而在于内心的满足与自在。全诗语言简练明了,意境深远而含蓄,既体现了隐居者的生活情趣,又蕴含了人生哲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