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帝仪凰器,周仙乘凤音。
雅宜君子听,平得躁人心。
蛇画添休笑,鸡垂聊复吟。
子綦喻三籁,漫向管中寻。

虞帝仪凰器,周仙乘凤音。

雅宜君子听,平得躁人心。

蛇画添休笑,鸡垂聊复吟。

子綦喻三籁,漫向管中寻。

注释

  1. 虞帝仪凰器:虞舜是古代的帝王,他被认为是文明与德行的象征,这里用“仪”形容他的德行像凤凰一样高贵和祥瑞。
  2. 周仙乘凤音:周朝被视为盛世,象征着国家的繁荣和强大。在这里,“乘凤音”意味着其音乐如同神鸟凤凰般美妙。
  3. 雅宜君子听:此句表明音乐高雅,适宜君子聆听,强调了音乐的高雅和适合性。
  4. 平得躁人心:平和的音乐能使人的心情平静下来,对于容易激动或不安的人来说,这种音乐可以安抚他们。
  5. 蛇画添休笑:通过添加蛇的图案来增添幽默感,这里的“休笑”暗示着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使气氛变得更加轻松有趣。
  6. 鸡垂聊复吟:此处以鸡为象征,暗示在轻松的氛围下,人们或许会暂时放下日常的忙碌和严肃,开始吟唱或欣赏音乐。
  7. 子綦喻三籁:“子綦”可能是指一个人的名字或者某种特定的角色,而“三籁”则指自然界中的声音,如风雨声、虫鸣等自然之声。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对音乐的赞美和喜爱。诗中描绘了各种声音和意象,包括虞帝的吉祥、周朝的盛世以及和谐的音乐。通过对这些元素的结合,诗人传达了一种追求高雅、宁静和和谐生活的理想。

  1. 艺术技巧分析
  • 使用象征和比喻:诗人通过使用“仪”“凤”等字眼来象征美好和高贵的事物,同时利用“周仙”“虞帝”等词来表达国家和文化的辉煌。
  • 语言风格:整首诗的语言优美而富有节奏感,通过韵律的排列展现了音乐的和谐与美感。
  • 意象运用:诗中融合了多种自然与动物元素,如“蛇画”“鸡垂”,这些细节增加了诗歌的表现力,使读者能更好地沉浸在诗中的情感之中。
  • 主题明确:全诗围绕音乐展开,探讨了音乐如何影响人的情绪和心态,体现了音乐在文学中作为情感表达的重要工具的角色。
  1. 社会文化意义
  • 反映时代精神:通过赞美音乐,反映了诗人所在的时代背景下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 促进文化交流:诗中的“雅宜君子听”不仅赞美了音乐本身,也暗示了音乐在促进社会交流和人际关系中的重要性。
  1. 历史背景
  • 乾隆时期:这首诗作于清朝乾隆时期,这是一个文化繁荣的时代,对艺术尤其是诗词有着极高的重视和评价。
  • 宫廷文化:乾隆皇帝本人就酷爱文学艺术,对诗词歌赋有深入的研究和实践,这也影响了当时的文艺创作。

《和李峤杂咏诗百二十首韵·其五十四·箫》不仅展示了作者对音乐的深刻理解和高度赞美,还反映了当时社会文化的背景和审美情趣。通过这样的艺术创作,我们得以窥见一个时代的文化面貌和社会风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