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便访云林,禅房静复深。
讲筵下驯鸽,春树有鸣禽。
席展今来座,题看昨岁吟。
偶尝香积味,益切已饥心。
万寿寺
路便访云林,禅房静复深。
讲筵下驯鸽,春树有鸣禽。
席展今来座,题看昨岁吟。
偶尝香积味,益切已饥心。
注释:
1.万寿寺:位于今北京西城区阜成门内大街,是辽代所建的寺院,后经元、明两代多次修建,现存的万寿寺为清代建筑。
2.路便访云林:路便,意为道路方便;访,意为拜访;云林,指云林寺,即现在的万寿寺。
3.禅房静复深:禅房,指寺庙中的修行场所;静复深,形容禅房安静而又深邃。
4.讲筵下驯鸽:讲筵,指僧人讲经说法的地方;驯鸽,意指在讲坛下方放飞了一群鸽子。
5.春树有鸣禽:春树,指春天的树木;鸣禽,指在树上鸣叫的鸟儿。
6.席展今来座:坐席,即座位;展,展开;今来座,意指今天来到这个座位上。
7.题看昨岁吟:题,指书写;看,意指阅读;昨岁,指去年;吟,指诗歌、诗词等文学作品。
8.偶尝香积味:香积,指佛教徒积累的功德;偶尝,意指偶尔品尝;味,指味道。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苏轼的作品。诗中通过描绘万寿寺的景色和氛围,表达了诗人对佛教文化的热爱和向往之情。同时,诗人也通过自身的经历和感受,展现了他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和领悟。
诗的开头“路便访云林,禅房静复深”就为整首诗奠定了一个宁静、深远的氛围。这里的“云林”指的是云林寺,是苏轼曾经拜访过的地方。而“禅房静复深”则描绘了禅房内部的宁静与深邃,给人一种远离尘嚣的感觉。
“讲筵下驯鸽,春树有鸣禽”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寺院内的景色。在这里,“讲筵”指的是僧人讲经说法的地方,而“驯鸽”则形象地描绘了鸽子在讲坛下方自由飞翔的情景。而“春树有鸣禽”则描绘了春天里树木上鸟鸣的场景,使得整个寺院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席展今来座,题看昨岁吟”两句则转入了对诗人自身经历的回忆。这里的“席展今来座”可以理解为诗人现在坐在这个座位上回忆过去的事情,而“题看昨岁吟”则是指诗人在阅读过去的诗文时产生的感慨。这两句诗不仅展示了诗人对历史的回顾与思考,也体现了他对生命与时间的认识与领悟。
“偶尝香积味,益切已饥心”两句则是对整首诗的总结与升华。这里的“香积”指的是佛教徒积累的功德食物,而“已饥心”则是指诗人自己饥饿的心情。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佛教文化的深深眷恋以及对于人生苦难的深刻体悟。他通过品尝香积味来安慰自己的饥饿之心,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无奈与悲怆。
这首诗通过对万寿寺景色和氛围的描绘以及对自身经历的回忆与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佛教文化的热爱与信仰以及对人生哲理的领悟与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