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已经年别,难禁一夕情。
丹陵明晓谒,碧落九秋横。
都是伤心处,何曾继志成。
每来增永慕,岂系见斋名。

永慕斋:

这是一首悼念亡友的诗。“又已经年别”一句,说明诗人与亡友分别已经有一段时间了。“难禁一夕情”一句,表明诗人难以抑制自己对亡友的思念之情。

译文:

又一年过去了,难忍受一夜的离愁。

丹陵在早晨明亮地迎接你,碧落九秋横空。

都是伤心的地方,怎能继续前行呢?

每次来到这里,都增加我对他的思念。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亡友的深切怀念和无尽哀伤。首句“又已经年别”,直截了当地指出诗人与亡友分别已经一年。这一句简洁有力,直接点明了时间的流逝和情感的沉重。接着,诗人用“难禁一夕情”来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这种情感是强烈的、无法压抑的。诗人通过描绘自己在夜晚独自思念的场景,展现了自己内心的痛苦和孤独。

第二句“丹陵明晓谒”。丹陵,即丹阳陵,是亡友的墓地所在地。这句诗描绘了诗人清晨时分,独自一人前往墓地的情景。这里的“明晓”一词,既表现了清晨天色的明亮,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清明和坚定。诗人站在墓地前,望着天空中明亮的太阳,心中不禁涌起一股莫名的情感。他想起了亡友生前的种种往事,那些美好的回忆如今只能在梦中追寻。

第三句“碧落九秋横”。碧落,即碧空,这里指天空。九秋,即秋天的九个月。这句诗描绘了秋天的天空景象。诗人用“横”字来形容天空的颜色,给人一种宽广、深远的感觉。这里的“横”字不仅仅是形容天空的颜色,更是一种心境的象征。诗人站在高处俯瞰大地,感受到大自然的力量和广阔。然而,在这广阔的自然面前,诗人不禁感到自己的渺小和无力。这种情感让他更加思念亡友,也更加感慨人生的无常和世事的艰难。

第四句“都是伤心处”。这句话总结了前三句的内容。从第一句的“又已经年别”到第三句的“九秋横”,诗人都在表达自己对亡友的深深思念。这些时刻都是悲伤的、令人心痛的。因此,这里的“伤心处”不仅是对过去的回忆,更是对未来的期待和希望。尽管现在的生活充满了挑战和困难,但诗人相信,只要心中有爱,就能找到前进的方向。

第五句“何曾继志成”。这里的“志成”可以理解为实现自己的理想或愿望。诗人在这里用反问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疑问。他思考过自己是否真的能够实现自己的愿望,或者只是在不断努力却始终未能成功。这里的“何曾”一词强调了诗人的困惑和无奈。他曾经试图追求自己的愿望,但似乎总是事与愿违。这种经历让他更加珍惜与亡友共度的时光,也让他意识到生活中的真正价值并不在于物质的追求,而在于内心的满足和自我超越。

第六句“每来增永慕”。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亡友的深切怀念。每当自己来到这里时,都会感受到一种深深的思念之情。这种情感如同泉水一般源源不断流淌,让诗人无法自拔。这种感情不仅来自于对亡友的思念,还有对自己未来的担忧和不安。诗人知道,只有通过不断的思念和纪念,才能让自己的心灵得到慰藉和升华。

最后一句“岂系见斋名。”这里的“斋名”可以理解为住所的名字。诗人用反问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疑问。他思考过自己的住所是否真的是为了纪念亡友而建,还是仅仅为了给自己提供一个暂时的栖息之所。这里的“岂”可以理解为哪里、怎样的意思。诗人在这里用反问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对住所意义的质疑。他思考过自己的住所是否真的能够承载他对亡友的思念之情,还是只是一种形式上的纪念而已。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亡友的深切怀念和无尽哀伤。通过描绘自己清晨时分前往墓地的场景,以及感叹时间流逝、感叹人生无常等诗句,诗人成功地表达了自己内心的痛苦和孤独。同时,他也反思了自己的生活和态度,并最终找到了心灵的安慰和寄托。这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还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