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庄逢国忌,默处罢游歌。
此日终身恨,流阴睫眼过。
谒陵方在即,存剑竟如何。
遗诏重庄诵,心知愧处多。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考生在理解全诗的基础上,结合题目中的关键提示信息进行作答。这道题要求考生对诗句进行逐句释义,并分析每句的关键词,然后根据这些关键词进行分析、赏析。本诗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作品。首联“山庄逢国忌,默处罢游歌”,写诗人在山庄遇国哀日而停止出游。颔联“此日终身恨,流阴睫眼过”点明时间,即八月二十三日。颈联“谒陵方在即,存剑竟如何”写此行目的,是为谒祖陵。尾联“遗诏重庄诵,心知愧处多”写此行的结果:皇帝去世后,自己要读诏书;知道自己的过失很多,惭愧不已。
【答案】
(1)首联:八月二十三日,国哀日,诗人停止了出游活动。默处,默坐。
译文:八月二十三日,国殇之日,我停止游览,默坐不动。
注释:国殇日:古代称死难将士为国殇。国殇之日,指国家遭难的日子。国哀日:指国丧之日。
赏析:诗人在国殇日这天停止出游,可见其心情之沉重。
(2)颔联:八月二十三日这一天,我一生的遗憾,就是没有看到国家衰败的命运。
译文:八月二十三日这一天,我一生的遗憾,就是没有看到国家衰败的命运。
注释:此日:八月二十三日。终身恨:一生的遗憾。流阴:国家的衰败命运。
赏析:诗人用“此日终身恨”表达自己一生的遗憾,表明自己有一颗忧国忧民之心。
(3)颈联:瞻仰祖先坟墓的时候,我还在途中。我到底应该把宝剑留在哪里呢!
译文:瞻仰祖先坟墓的时候,我还在途中。我到底应该把宝剑留在哪里呢?
注释:行在:行宫,这里指皇帝所在地。瞻:望。墓:指帝王的墓地。方:正。在即:将要到。存:保存。
赏析:颔联写此行的目的,即瞻仰祖先坟墓。尾联写此行的结果。表达了诗人对先祖的崇敬以及对自身行为的自责之情。
(4)尾联:读诏书时,我知道自己有很多不足之处。
译文:读诏书时,我知道自己有很多不足之处。
注释:诏书:皇帝去世前的遗诏。重:重新。庄诵:严肃地诵读遗诏。
赏析:诗人通过这次谒祖陵之行,读诏书之事,深感自己的不足,内心充满愧疚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