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宇台西麓,榛蹊一往寻。
石潭空禅性,松籁发仙音。
春转暄迎谷,冰融雨坠林。
清凉名独占,分别不生心。
【解析】
本诗的注释要结合诗句内容来理解,译文要注意准确表达诗歌意境。赏析要注意对诗歌语言特点、思想感情的鉴赏。
第一首,“莲宇台西麓”意思是:清凉寺座落在莲台山的西麓。莲台山即莲花山,在今山西省忻州地区繁峙县境内。台是台基,台西麓就是山的西部低处。莲台山以产莲而著名,故名“莲台山”。清凉寺建在这座山上,所以称“莲台山”。
第二首,“榛蹊一往寻”意思是:我常常沿着榛树小路寻找去清凉寺的道路。榛树是一种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叶子可入药,也可制扫帚,这里形容道路旁边长满了榛树。
第三首,“石潭空禅性”意思是:清澈见底的石头潭里空寂无声,可以听到松涛的声音。
第四首,“春转暄迎谷”意思是:春天来了,大地回暖,万物复苏。
第五首,“冰融雨坠林”意思是:冰雪融化了,雨水也降落下来滋润着树林。
第六首,“清凉名独占”意思是:清凉寺的名字独一无二。
第七首,“分别不生心”意思是:分别的念头没有产生,心里也就没有什么烦恼了。
【答案】
示例1:这首诗描绘的是诗人游览莲台山清凉寺时所见到的景象。首联点出清凉寺的位置;颔联写游人沿榛蹊前往清凉寺;颈联描写春天到来后,大地回春,万物复苏;尾联表达了诗人游览清凉寺后的心境。
示例2:这是一首咏古绝句。全诗紧扣题目“清凉寺”,从不同角度描绘了寺庙周围的景色和游人的心境。
译文参考译文:
莲台山下清凉寺,榛树小径一直通向寺院。
清静的潭水中,仿佛有禅意在流淌。
春日暖阳下,万物生长欣欣向荣,冰霜消融,细雨滋润林木。
清凉寺名扬天下,无人能与它争奇。
面对美景心中无杂念,烦恼自然消失。
赏析:《清凉寺》是唐代大诗人王维的组诗作品之一。此组诗共八首,都是描写山水风光和佛寺寺院之作,其中《过香积寺》、《蓝田观玉华宫等诗》,已见于前文。《夏日过青龙寺谒操禅师墓》为其中的第三首。
王维(701—761),字摩诘,号摩诘居士,山西晋阳(今山西太原)人,祖籍山西祁县。开元九年(721)进士及第,授校书郎。天宝末年因安禄山叛乱受累被贬至远方。后得唐玄宗赏识调返朝廷任给事中,迁中书舍人,世称王右丞。晚年官至尚书右丞、太子太师,世称王司士。其诗多写山水田园,与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同为盛唐田园派的代表人物,有《王右丞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