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疾不徐势,檐声已细斟。
烟光春树合,黛景暮山沉。
米画迎眸赏,周诗即事吟。
贤臣虽跋涉,喜雨定同心。

这首诗是一首七言绝句,每句七个字,共四句。下面是诗句的逐句解释:

第一句:“不疾不徐势,檐声已细斟。”

  • “不疾不徐” 意为行动不急躁,也不拖沓,形容雨滴落下时的声音既轻快又缓慢。
  • “势” 指的是雨滴落下时的力度和节奏。
  • “檐声已细斟” 描述了雨水落在屋檐上的声音,像是细细的斟酒,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

第二句:“烟光春树合,黛影暮山沉。”

  • “烟光” 指的是春天树木上的雾气,给人以朦胧美。
  • “黛影” 是指夕阳下山峰的颜色,通常为深蓝色,这里用“黛”字来形容它。
  • “合”与“沉” 描述的是天空与山色融为一体的景象,给人一种和谐统一的感觉。

第三句:“米画迎眸赏,周诗即事吟。”

  • “米画” 可能指的是一种以米粒为材料的画作,也可能是形容雨水落在地面上形成的痕迹如同米粒般细小。
  • “周诗即事吟” 这里的“即事吟”可能是指即时地吟咏所见之景,而“周诗”则可能是引用了某种诗歌或文学作品中的诗句。

第四句:“贤臣虽跋涉,喜雨定同心。”

  • “贤臣” 可能指的是忠诚的官员或者有德行的人。
  • “跋涉” 表示长途跋涉,经历了很多困难。
  • “定同心” 表达了尽管经历了许多困难,但大家的心依然坚定,团结一致,共同面对挑战。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雨天景象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与和谐。从轻柔的檐声到春树与暮山的融合,再到细腻如米画的自然痕迹,诗人细腻的笔触将读者带入了一个静谧而又充满生机的世界。同时,通过引用周诗来增强诗歌的内涵,使得作品在赞美自然之美的同时,也体现了文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国家的忠诚。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满了浓厚的文化氛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