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麓忽开处,居然见上方。
松风吹袂冷,山果落茶香。
替戾铃声静,逶迤鸟道长。
停鞭一回首,雾霭已苍茫。

【注释】

  1. 林麓:山林的边际。忽开:忽然开阔。
  2. 上方:指佛教所说的西方极乐世界或佛国净土,此处代指寺院。
  3. 松风:山中松树之风声。
  4. 替戾:寺庙的钟声。
  5. 逶迤:曲折延伸的样子。
  6. 苍茫:云雾弥漫、天色昏黄的景象。
    【赏析】
    《大悲寺》是唐代诗人贾岛所作的一首描写大悲寺环境的诗。全诗通过对大悲寺环境景物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佛国的向往之情。
    首联“林麓忽开处,居然见上方”,写诗人在山林之中突然发现了一处寺院,这让他感到非常惊讶和欣喜。这里用了“忽开”二字,形容山林之间突然开阔,让人眼前一亮;同时使用“居然见上方”这样的表达,既写出了诗人意外的喜悦,也暗示了他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颔联“松风吹袂冷,山果落茶香”,进一步描述了大悲寺的环境。松风吹来,使人感到凉爽;山果落下,散发出阵阵清香。这里通过描写自然景观,营造出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内心的愉悦和满足。
    颈联“替戾铃声静,逶迤鸟道长”,进一步描绘了大悲寺内部的景色。寺内的钟声悠扬而宁静,仿佛与周围的自然环境融为一体;蜿蜒曲折的小径上,鸟儿在自由地歌唱。这里的“替戾”指的是寺庙里的钟声,而“逶迤”则是形容道路曲折延伸的样子。通过描写这些景象,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佛教圣地的敬仰之情。
    尾联“停鞭一回首,雾霭已苍茫。”诗人停下马匹回头看去,只见一片茫茫的雾气笼罩着整个大地。这里使用了“苍茫”来形容雾气弥漫的景象,给人以深远而广阔的感觉。同时,这也象征着诗人对未来的憧憬和期待。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大悲寺的美景,通过细腻的描写传达出诗人内心的情感。同时,也反映了唐代诗歌注重意境的特点,即通过景物的描绘来表达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