轩席虚而敞,松萝静且佳。
鸟吟如演梵,山色自忘怀。
蜗篆白留壁,苔纹绿到阶。
常年潇洒处,取次悟生涯。

诗句释义:

  1. 轩席虚而敞,松萝静且佳。
  • 解释: 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致远的画面,其中“轩席”指的是房间的门帘,“松萝”是植物,这里指代自然景象中的松树和藤蔓。门帘敞开,让自然的气息进入室内,松萝则象征着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1. 鸟吟如演梵,山色自忘怀。
  • 解释: “鸟吟如演梵”可能是指鸟儿的鸣叫声宛如诵经的声音,给人一种宁静祥和之感。“山色自忘怀”意味着诗人面对壮丽的山景时,内心的杂念被忘却,心境变得宁静而淡泊。
  1. 蜗篆白留壁,苔纹绿到阶。
  • 解释: 这里的“蜗篆”可能是对墙壁上留下的字迹或痕迹的比喻,暗指时间的流逝和生活的印记。“苔纹绿到阶”则是形容台阶上长满了绿色的苔藓,反映出岁月的痕迹。
  1. 常年潇洒处,取次悟生涯。
  • 解释: “常年潇洒处”指的是那些经常能够让人放松心情的地方,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这种环境的向往。“取次悟生涯”则是指在日常生活中随意领悟生活的道理,体现了诗人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

译文:
在空无一物的房间里,门帘敞开,自然的气息涌入;松树和藤蔓静静地生长,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小鸟的鸣叫声仿佛在诵读佛经,让人心旷神怡;眼前的山色让人忘却尘世的纷扰。墙壁上留下了岁月的痕迹,台阶上覆盖着绿色的苔藓。我常常在这样的环境中悠然自得,随意领悟着生活的哲理。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宁静、和谐的自然景象。诗人通过对比门帘、松萝、鸟鸣和山色等元素,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喧嚣、追求内心平静的生活态度。诗中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拟人化(将松萝比作静佳)、比喻(如“演梵”暗示诵经声)等,使得诗歌更加生动形象。此外,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观察和感悟,传达了一种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以及对简单生活的喜爱和向往。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慰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