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半是壶中,平临众壑空。
梵声遥送雨,幽籁镇吟风。
佳趣何人领,忘怀与物同。
去年题壁字,烟荔亦蒙丛。
【注释】
天成寺:在今江苏无锡市西。
壶中:比喻山之高峻。
平临:俯视。众壑:指许多山谷。
梵声遥送雨,幽籁镇吟风:指寺庙中梵音远传,风吹树叶发出的声音宛如诵读经文。
佳趣何人领:美好的意境,谁能领会。
忘怀:忘却。与物同:与万物融为一体。
去年:上一年。题壁字:在墙壁上题字留念。烟荔亦蒙丛:指荔枝树茂盛,像被烟雾缭绕的树木一样。
【赏析】
这首七绝,写于诗人重游江南胜地天成寺时。诗分三层,首二句写登高望远之景,“云半”两句写凭栏俯瞰之境;后二句则抒写览胜之情,“佳趣”两句写赏景之乐,“忘怀”两句写结缘之意。此诗语言清丽自然,情韵悠长。
首联“云半是壶中,平临众壑空”。诗人以壶自喻,意谓自己如一壶清水,虽居高而能澄明,虽在深潭而能见底。这里用夸张手法写其高,又用对偶写其静。“壶”即口,故“云半”也作“半壶”;“壶”为圆形,故“平临”也作“平看”。
颔联“梵声遥送雨,幽籁镇吟风”,写诗人从高处俯瞰,听到远处梵宫传来的梵音,看到风吹过树林发出的声响。其中“梵声”和“幽籁”均指佛教音乐。
颈联“佳趣何人领?忘怀与物同”,是说美好的景色只有自己才能领略。诗人以“领”字自问,表达了一种自我欣赏、自我陶醉的情感。这两句也是诗人对佛门的赞美,认为佛门清净、无欲,能够达到忘我的境界。最后一句则是诗人的自我感慨,认为自己已经融入了万物之中,达到了与万物合一的境界。
尾联“去年题壁字,烟荔亦蒙丛”是说前年在这里留下过自己的墨迹,如今仍然生长着繁茂的荔枝树。诗人通过这一景象表达了对过去岁月的回忆和对未来生活的期待。同时,这也暗示了自己对佛门的向往和追求。
【译文】
云雾一半如同壶中之物,俯视众多山壑显得空旷。
远处传来寺庙中的梵音,风吹树叶发出的声音犹如诵读经文。
美好的意境,谁能领会?忘记尘世烦恼与万物同融。
去年夏天曾在此壁上题字,如今荔枝树依旧繁茂如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