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户多丹嶂,周阿有碧苔。
于焉乐书史,何必命樽罍。
仿佛读韩序,依稀辨李台。
肯穷游览兴,伫待奏章来。
【注释】
1.盘山行宫:即指盘山的行宫。
2.其三:第三首。
3.当户:面对着门。
4.多:有,为动词。
5.周阿:四周。
6.碧苔:青色的苔藓。
7.于焉:于是。
8.乐:喜欢,喜爱。
9.书史:泛指经籍和史书。
10.樽罍(zūn léi):酒器。
11.仿佛:依稀;好像。
12.韩序:韩愈的《师说》。
13.李台:李白的《蜀道难》。
14.肯:岂肯。
15.穷:穷尽。
16.奏章:文章。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盘山游览时的即兴之作。诗中表达了诗人对于盘山之行的喜爱之情以及对书籍的热爱之情。
首联“当户多丹嶂,周阿有碧苔”,诗人描绘了盘山的美景。门前有红色山岩,周围有绿色苔藓。这里的“红”和“绿”分别代表了不同的景色和色彩,形成了一种鲜明的对比。这种对比使得画面更加生动、鲜明,也更能引起读者的注意。
颔联“于焉乐书史,何必命樽罍”,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读书的热爱之情。在这里,“于焉”表示在哪里,“书史”指经籍和史书。诗人认为,读书本身就是一种享受,没有必要再花费时间去喝酒或摆弄酒杯。这种观点表明了诗人对于读书的极高评价和尊重。
颈联“仿佛读韩序,依稀辨李台”,诗人通过比喻来表达自己对于阅读的体验。这里,“仿佛”表示模糊不清,“韩序”指韩愈的《师说》中的序言,“李台”指李白的《蜀道难》。诗人认为,阅读就像在模糊不清的环境中寻找线索,需要细心体会和领悟。同时,李白的《蜀道难》也是一首非常著名的诗歌,诗人通过引用来强调自己的阅读体验与李白的诗歌有着相似之处。
尾联“肯穷游览兴,伫待奏章来”,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未来的期望和憧憬。这里的“肯”表示愿意,“穷游览兴”指尽情地欣赏风景,“奏章来”表示有好消息传来。诗人希望自己能够尽情地欣赏风景,并期待着未来有好消息传来。
整首诗通过对盘山行宫的描写以及对于读书的热爱和对李白诗歌的引用,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和知识的追求以及对未来的美好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