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在白云端,峰头尚仰看。
非关难得到,却虑不胜寒。
树色连空暗,钟声落涧残。
不教馀兴尽,佳处且回銮。
【注释】:
是日未至云罩寺寄题以诗其一:
“是曰”即“某日”,“未”是“还未”,“云罩寺”是寺庙的名字,“寄题以诗一”是说寄一首诗给这所寺庙。
寺在白云端,峰头尚仰看。
“寺”指云罩寺,“在”是存在的意思,“白云端”是形容云雾缭绕的山巅,“峰头”是指山顶,“尚仰看”是说还能仰望。
非关难得到,却虑不胜寒。
“非关”是“并不是”,”却”是转折的意思,”胜寒”是怕冷。
树色连空暗,钟声落涧残。
“树色”指树林的颜色,”连空暗”是说树木的颜色与天空混在一起,一片昏暗,”钟声落涧残”是说钟声从山涧中传来,已经有些破败。
不教馀兴尽,佳处且回銮。
“不教”是不让的意思,“余兴尽”是说兴致已经没有了,”佳处”指的是好的地方,”回銮”是返回。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寺庙风景的诗。全诗通过对云罩寺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首句“寺在白云端,峰头尚仰看。”通过写云罩寺的高耸入云、山峰之高峻,表现了其巍峨壮丽的景象,为后文的景物描绘奠定了基调。第二句“非关难得到,却虑不胜寒。”则进一步描绘了寺庙所处的自然环境,既有云遮雾涌,又有山风凛冽,给人一种难以接近的感觉。然而诗人并不因此退缩,反而更加坚定地想要去拜访这座寺庙。这种不畏艰难、积极向上的精神令人敬佩。
接下来的句子“树色连空暗,钟声落涧残。”更是将读者带入了一幅美丽的画面之中。树林的色彩与天空相融合,呈现出一种朦胧而神秘的感觉;而钟声从山涧中飘荡而来,却又显得有些微弱和破旧。这些细节都使得整首诗充满了诗意和美感。
最后一句“不教余兴尽,佳处且回銮。”则巧妙地运用了“回銮”一词,表达了诗人虽然已经有些失望,但仍然希望能够再次欣赏到美景的愿望。这也暗示了这首诗并非只是简单的描写景色,而是有着更深层次的意义和内涵。
这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情感真挚动人,充分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追求。同时,它也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歌,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思考,引导读者去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