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落见山容,葱葱色独浓。
有声皆作铁,无我不成松。
写雾衣应湿,盘阴草尚茸。
苾刍无半偈,让尔占高宗。
【注释】
万松寺:位于江西南昌市西南。唐代名僧慧能曾在此讲经说法,后建万松寺。
三首:指此诗共三首。三首诗中第三首是一首颂赞万松古寺的七言绝句。
木落:树叶凋落。
山容:山形。
葱葱:草木茂盛的样子。
有声皆作铁:风吹树动发出的声音都像打铁的声音一样响亮。
无我不成松:自己不在场,就不成松。这里用反问的语气表达万松寺在慧能大师讲经说法时,众弟子虔诚恭敬、专心致志的情景。
写雾衣应湿:僧人讲经说法时,常常要写经文。这时天正下着细雨,雾气蒸腾,给僧人的衣服都打湿了。
盘阴草尚茸:浓密的树木荫下,长着茂密的草丛。
苾刍(bí chú):梵语“比丘”的音译,佛教指受具足戒的男僧。
高宗:唐高宗李治。这里指万松寺的住持。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到江西万松寺游览时的所见所感。
第一、二句,写万松寺的景色:山色苍翠,树木茂盛,一片葱郁之色。这既是对万松寺周围环境景色的描绘,也是对万松寺自然环境的赞美和称颂。
第三、四句,写万松寺内僧侣的生活:万松寺内的僧侣们,个个都专心致志地听讲佛法;他们虽然身居深山,但并没有因为远离尘嚣而忘却佛性,反而更懂得“无我”,更懂得佛教的真谛。
第五、六句,写万松寺内的僧人在风雨中修行的情景:当万松寺内正在讲经说法时,天正下着蒙蒙细雨,云雾缭绕,给寺院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这时,僧人们一个个都穿着袈裟在寺院内虔诚地修行,即使天正下雨,也没有一个人离开寺院去避雨,因为他们知道“无我”,所以不会在意风雨天气,也不会把修行放在心上。
最后一联是说:万松寺的住持是个了不起的人物,他虽然年事已高,但他的修为却一点也不输给其他年轻的出家人;他就像当年慧能大师讲经说法时那样,万松寺的住持也一定会让众生信服他的佛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