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方栖碧嶒,松径破烟登。
堪与僧为侣,何劳竹作朋。
涛声将俗远,黛色得云凝。
古迹供诗料,苔碑尚可徵。
【注释】
万松寺:位于今浙江省杭州市灵隐寺,为唐代高僧慧理所建。三首:这里指作者的《万松岭》诗有三首。
栖碧嶒(cēnɡ):栖息在青色的岩石上。
堪:能,可以。
僧:僧人。
何:疑问代词,为什么。
涛声将俗远:大浪拍岸的声音把世俗的声音隔得很远。
黛色:青黑色,指山峰的颜色。
古迹:指寺庙等遗迹。
供诗料:供作吟咏诗歌的材料。
苔碑:苔藓长满的碑石。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对杭州灵隐寺万松岭的写景之作。
第一句“上方栖碧嶒”,意思是万松寺坐落在苍翠的山峦之上。碧嶒,指青色的岩石。
第二句“松径破烟登”,意思是登上万松寺,只见松林间云雾缭绕,仿佛一条烟雾般的小路。
第三句“堪与僧为侣”,“堪与”意为“能够”、“值得”。僧,这里指的是僧侣。与僧为侣,意为能和僧侣成为知音。
第四句“何劳竹作朋”,“作”是介词,表目的;“朋”是名词,朋友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你不必再请竹子来做你的伴侣了。
第五句“涛声将俗远”,涛声,指波涛声。这里的“将”是动词,意思是使、让。将俗远,意为让世俗的声音变得遥远。
第六句“黛色得云凝”,“得”是介词,表原因。这句的意思是说,山色被云雾凝结。
第七句“古迹供诗料”,“供”,动词,意为供给、提供。这句的意思是说,古老的寺庙遗址是诗人吟咏的素材。
第八句“苔碑尚可徵”,“尚”是副词,表示或许、也许。这句的意思是说,苔藓覆盖的碑文可能还能作为见证。
整首诗以写景起笔,通过对万松岭上的自然美景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自己追求自然、远离尘世喧嚣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