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漏隔花稀,山亭坐翠微。
湖光梳石发,峰色润苔衣。
薄爽林间度,浓阴涧外肥。
对时思解阜,不藉五弦挥。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注释并赏析”,然后根据要求作答:

(1) 对这首诗的三、四两句中的关键词语进行解释:梳:梳洗,比喻水波荡漾;润:滋润;肥:浓密。

(2) 分析这两句诗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效果。

③ 赏析最后两句中诗人的心境。

参考答案:

【译文】

漏壶的水声隔着花丛稀疏地传来,山亭中静坐欣赏着绿树苍翠的风光。湖水映照着石上的波纹,青峰上覆盖着苔藓的衣裳。林间的薄雾透出清爽的气息,涧边的浓阴下绿草丰茂。面对这样的美景我不禁想起那高峻的山峰,因此不借助于琴瑟来抒发自己的情怀。

【赏析】

首句写雨后玉泉山的景致,用“行漏隔花稀”一句,将雨后的山景描绘得十分清新。次句写山亭中的所见。“翠微”是山间郁郁葱葱的树林。作者在这里以“坐翠微”表现自己悠闲的心情,也暗寓自己隐退山林的志趣。三、四句写湖光和山峰,以“梳”“润”写出了湖水的动态美以及青峰上苔色的静态美,使画面更加丰富。五、六句写山中的景色和作者的情思。“薄爽”是形容空气清新,使人精神爽快;而“浓阴”则是形容树木茂盛,遮天蔽日。这里既有对自然景物的刻画,又有诗人内心的感受,表达了他向往大自然的美好境界,不愿做官的心境。尾联写诗人面对此景时的感受。“对时思解阜,不藉五弦挥”。“解阜”是地名,在今安徽省境内。诗人面对这美好的山水,情不自禁地想起了远在他方的友人。但此时已无法与友人相见,只好借酒消愁,借琴抒怀了。

这首诗描写了一个深山幽谷的美景,诗人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真切的体验,把景物写得生动鲜明,充满了诗意。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优美动人,给人以美的享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