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帐焰花荣,随阳三两鸣。
闻声知是雁,见雁不关声。
似此无来去,何曾有塞衡。
月波方澹澈,任宿洒然清。
【注释】
甲帐:指军帐。
焰花荣:形容火光闪烁如花。
三两鸣:指雁声。
闻声知是雁,见雁不关声:《庄子•秋水》篇中说:“子非鱼,安知鱼之乐?”这是说,虽然听到雁的叫声,但并不妨碍知道这是雁在啼叫,因为声音和雁本身是不同的东西,它们各自有不同的性质和特点。
似此无来去:像这种没有来去的东西。
塞衡:指边塞的屏障。
澹澈:清澄、明净。
任宿洒然清:任凭夜深露重仍能保持清醒。
【赏析】
这首诗写于初夏的一个夜晚,诗中描写了作者在甲帐之中听到远处传来的雁声而想到边塞的景物,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向往之情。
首句“春夜闻雁”直接点明了题目。“甲帐焰花荣”,是说军营中的甲帐里灯火辉煌,映照着外面美丽的夜色。“随阳三两鸣”,是说几只雁儿伴着阳光从远方飞来,在空中低回哀鸣。“三两”是虚数,说明雁群之多。“随阳”是说它们随着阳光飞翔。“三两鸣”是说只有少数几只雁鸣叫,而大多数却静默无声。“随阳”二字暗含“无来去”的意思。
二、三两句是全诗的关键,是全诗的精华所在。诗人通过想象,由雁声而想到雁影,进而想到边塞的景物。“闻声知是雁”,这一句是实写,说听到雁声就想到是雁;这一句又含有另一层意思,即听到雁声就知道不是人。“见雁不关声”是诗人的想象,也是全诗的主旨。这一句是虚写,说看到雁影并不奇怪,更不会感到惊奇,因为这是雁在飞翔,而不是人。这一句又是实写,说是看见雁影也并不奇怪,因为雁是自由自在地飞翔,所以不会有什么值得奇怪的事发生。这两句一实一虚,互相呼应,把前两句的意思表达得更加充分。
第四句“似此无来去”,是说这样的雁群没有往来。“何曾有塞衡”,是说这样的地方从来没有边塞那样的屏障。这里运用反问手法,强调了雁的这种自由飞翔的特性,也表达了作者对边塞戍防之地的向往之情。
最后两句“月波方澹澈,任宿洒然清”,是说夜深露重时月光仍然清澈明亮,让人感到清爽宜人。这是诗人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的,将月光人格化。这两句是全诗的结笔,也是全诗的点睛之笔,它既总结了前面的内容,又为下文作了铺垫。
这首诗通过对春天夜晚听到雁声这一生活片断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自由翱翔的雁群的喜爱以及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愿望。全诗语言朴素自然,感情真挚细腻,构思巧妙别致,是一首抒情小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