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数乌号劲,休论夏服奇。
主宾遵揖让,进退足威仪。
信可因观德,须知不主皮。
戎衣天下定,况是我朝基。

【注释】

  1. 较射:一种古代的射箭比赛。2. 数(shuò):计算。3. 乌号:用黑色鸟毛装饰的箭,以乌号为饰的箭最为珍贵。4. 夏服:古代礼服。5. 主宾:主人和客人。6. 遵:遵循,按照。7. 揖让:古代的一种礼节,表示尊敬对方,互相谦让。8. 信:确实。9. 皮:指兽皮,比喻外物。10. 戎衣:古代战士的服装。11. 定:安定,稳定。12. 我朝:指作者所在的朝代。
    【赏析】
    《较射》是一首咏叹射箭艺术的诗歌。首四句写比试射术时的情景与态度;五、六两句写比试时双方的态度和行为;七、八句写观射者的心态;末二句写射艺在国家安定中的作用。全诗从不同角度表现了射艺的重要性。
    前四句“不数乌号劲,休论夏服奇。”是诗人自序其事。“不数”即不计较,意思是说这次比试并不看重谁的弓更硬或箭更锋利。这一句说明此次比试的重点是技艺的较量而不是武器本身的比较。“乌号”,是指黑色羽毛装饰的箭。“夏服”,是指礼服。“数”在这里有计量的意思,“数乌号”意即衡量弓箭的强弱。这两句表明,诗人认为比试的重点是射技的高低而不是武器的好坏,强调了射艺本身的意义。“主宾”指主考官和被考官,“遵揖让”是说遵守礼仪,相互谦让,这两句表明此次比试是公平公正的,强调了比赛中应有的礼仪和风度。
    诗人写到“信可因观德”,意思是观看这场比试可以了解到参赛者的道德品质。“信可因观德”,这里的关键词是“观”,意为观察,了解。“德”,指道德品质。这两句表明,此次比试不仅仅是一场技术的比拼,更是一次品德的展示。
    接下来的两句是全诗的重点:“须知不主皮,戎衣天下定。”这里的“主皮”,可以理解为主要依靠皮毛,而“戎衣”则是指穿着戎装的士兵。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射艺高超的人不会只依赖于外在的装饰品,真正的英雄是内在的实力和品德。这两句表明,射艺不仅关系到技术本身,还反映了一个人的品德和实力。
    最后两句是全诗的总结:“戎衣天下定,况是我朝基。”这里的“戎衣”指的是士兵的装备,而“我朝基”则指的是作者所处的朝代的基础。这两句的意思是说,通过射艺可以稳定天下,更何况是我们自己的朝代。这两句强调了射艺在国家稳定和朝代建立中的重要地位。
    整首诗通过对射艺的描述,展示了技艺与品德的关系,强调了技艺的重要性以及它对个人和国家的深远影响。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技艺与德行结合的向往和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