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初阳复,南郊大祀临。
一衷思帝载,至日见天心。
丙夜几常敕,斋居念转深。
燔柴将对越,惴惴敢忘钦。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古诗文内容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对诗歌的内容进行解读和赏析,从形式到思想内容,多角度分析作答。首先理解诗句的含义。然后根据题目的要求作答。第一句“消息初阳复”中的“消息”意为“冬至”,冬至为一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是北半球一年之末。第二句“南郊大祀临”中南郊大祀,指皇帝祭天。大礼之后,皇帝回到宫中休息。第三句“一衷思帝载”中“一衷思”意为“一心思念”。第四句“至日见天心”中“至日”指冬至日,冬至这天,天地阴阳之气相交,阳气回升,阴气下降,故冬至又称为日短至或日长至。冬至这天的天象变化是古人观测天象、制定历法的重要依据。第五句:“丙夜几常敕”中“丙”指冬至前的一天晚上,即小雪后的第二天晚上;“几”通“急”,意为紧急。第六句:“斋居念转深”中斋者清也,居者静也。斋居即在此时专心致志读书,修身养性,所以这一句的意思是说此时我正专心致志地学习,内心十分平静,不再有杂念。第七句:“燔柴将对越”中燔柴,古时帝王祭祀天地山川诸神时用的柴火。这句诗意思是说:在祭祀天地山川诸神前,我恭敬地向祖先禀报。第八句:“惴惴敢忘钦”中“惴惴”形容心情非常谨慎,不敢有任何差错;“钦”同“敬”,“惴惴敢忘敬”意思是我谨记着对祖先的敬意,不敢忘记。第九十句:“凛凛将行越”中凛凛,严肃的样子。这句诗意思是说:我怀着一颗肃穆的心,准备向神灵禀告。最后两句:“陟彼景山兮郁郁青青,陟彼泰山兮聊逍遥。”出自屈原《远游》,意思是登上了那高耸入云的山岭,郁郁葱葱,青翠欲滴,登上了那座高大的泰山,任其飘忽而去。整首古诗以冬至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在冬至这一天,面对冬至这个特殊的时间点产生的敬畏感与虔诚感。诗人通过对冬至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自然和宇宙规律的理解以及对祖先的尊敬之情。
【答案】
太阳直射地面,昼夜平分,白昼最长黑夜最短。冬至后第三个戊日为岁首,冬至是农历年的第23个节气。冬至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周礼》曰:“日至而舍粥。”冬至这天天子要举行北郊迎冬祭典。《吕氏春秋》曰:“冬至之日,天子东游,诸侯西游。”可见,冬至日天子要出郊祭天,并巡视各诸侯国,以示不忘祖宗。冬至后第三个戊日为岁首,冬至是农历年的第23个节气。冬至前夜,人们会吃汤圆,寓意合家团圆。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重要节气,也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