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柯含宿润,徙倚步芳蹊。
山净疑将近,天空望转低。
一声来欸乃,万顷浸琉璃。
遥想江村里,秧苗正插齐。

新霁

庭柯含宿润,徙倚步芳蹊。
山净疑将近,天空望转低。
一声来欸乃,万顷浸琉璃。
遥想江村里,秧苗正插齐。

注释:

  • 新霁:指雨后初晴的景象。
  • 庭柯:庭院中的树木。
  • 宿润:早晨的露水。
  • 徙倚:徘徊、逗留。
  • 芳蹊:香气四溢的小径。
  • 山净:山色清晰。
  • 近:接近。
  • 天高:天空显得高远。
  • 一:第一声。
  • 欸乃:古代一种船歌,这里泛指歌声。
  • 万顷:形容水面辽阔。
  • 遥想:思念。
  • 村:村庄。
  • 秧苗:种植在田间的水生植物,这里指水稻。
  • 插齐:整齐地排列。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雨后初晴的乡村景象,诗人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描写,将自然的美景和农民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诗的开头两句“庭柯含宿润,徙倚步芳蹊”以庭院里的树木和芬芳的小径作为画面的开端,营造出宁静而美丽的环境。接着,“山净疑将近,天空望转低”通过对山景的描述,展现了雨后天晴时山色的清新和天空的高远,给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感觉。

第三联“一声来欸乃,万顷浸琉璃”则是对声音和景象的进一步描绘。其中“欸乃”是船歌的一种,这里被用来代指自然界的声音,如鸟鸣、溪流等;而“万顷浸琉璃”则形容水面如同琉璃一般清澈透明。这一联不仅展现了雨后大自然的生机勃勃,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喜爱和向往。

最后两句“遥想江村里,秧苗正插齐”则将视角转向了农村,想象着农民们在雨后的田野里忙碌的景象。这里的“秧苗”指的是水稻的幼苗,而“正插齐”则传达了农民们辛勤劳作的情景。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人文活动的描绘,展示了一幅和谐美好的乡村生活图景,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赞美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