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三十有二般,伐石贯木树扶栏。
谁其化险贻之安,嵩武上将唯桓桓。
利有攸往万口欢,恪靖铭石字龙蟠。
戒毋折损毋钻刓,光绪二年六月刊。
【注释】:
- 天山:指天山山脉。2. 扶栏:栏杆,这里指石柱。3. 嵩武上将:指东汉的大将桓谭,字子威。4. 万口欢:万人称颂。5. 恪靖铭:指刻在石碑上的“恪靖”二字。6. 篆:篆书,古文字的一种字体。7. 光绪二年:即公元1878年。8. 刊:雕刻。9. 光绪:指光绪帝,即爱新觉罗·载湉,清朝第四位皇帝。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对天山的赞美和对桓谭的敬仰之情的抒发。
第一句“天山三十有二般”,描绘了一幅壮丽的天山山脉的画面,让人仿佛置身于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感受着大自然的神奇与壮美。
第二句“伐石贯木树扶栏”,则进一步展现了天山的奇特之处。这里的“伐石”、“贯木”和“树扶栏”都是形容天山的自然景观,通过这些词汇,我们可以想象出天山的险峻与雄壮。
第三句“谁其化险贻之安”,则是对桓谭的赞美。桓谭被誉为东汉的“嵩武上将”,他的英勇善战、忠诚正直的形象,成为了人们心中的楷模。而在这里,诗人将桓谭比作天山,意味着他将勇敢地面对危险,为人民带来安宁。这既是对桓谭的赞美,也是对整个中华民族的期许。
接下来的句子“利有攸往万口欢”,则表达了天山对于人们的重要意义。无论走到哪里,只要想到天山,人们的心中都会充满喜悦。因为那里有着美丽的风景,有着勤劳善良的人民,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最后两句“恪靖铭石字龙蟠”,则是对天山美景的赞美和对桓谭的敬仰之情。这里的“恪靖”二字,代表着桓谭的忠诚与正直,也代表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而“龙蟠”则形象地描绘了天山的壮丽景色,如同一条腾飞的巨龙,充满了生机与活力。整首诗通过对天山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对英雄事迹的敬佩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