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半壁绝通津,那有桃源可避秦!
厌世几如都散汉,忧时曾作太平民!
干戈劫外清修验,石火光中往迹陈。
极目山形犹拱北,且收忠骨满江滨。

【诗句释义】

东南半壁绝通津,那有桃源可避秦!

厌世几如都散汉,忧时曾作太平民!

干戈劫外清修验,石火光中往迹陈。

极目山形犹拱北,且收忠骨满江滨。

注释:

  1. 东南半壁绝通津:东南边陲的半壁江山与外界隔绝,无法通往交通要道。
  2. 那有桃源可避秦:哪里有桃花源可以躲避秦朝的压迫?
  3. 厌世几如都散汉:厌倦世间如同都散失了汉人。
  4. 忧时曾作太平民:忧虑时政如同曾经是太平时期的民众。
  5. 干戈劫外清修验:在战争烽火纷飞的乱世之外,能够保持清净修行。
  6. 石火光中往迹陈:在石头和火光中回忆过去的遗迹。
  7. 极目山形犹拱北:极目远眺,山脉的形状仍然像北方一样。
  8. 且收忠骨满江滨:暂且收集忠诚之士的遗骸,填满江滨。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世事的无奈和对历史的感慨。诗中提到“东南半壁绝通津,那有桃源可避秦”,意味着诗人所在的国家四面环敌,无法找到可以避难的地方。而诗人又感叹“厌世几如都散汉,忧时曾作太平民”,表达了他对世事的不满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然而,现实却让他不得不面对战争和混乱,只能在“干戈劫外清修验,石火光中往迹陈”中寻求心灵的慰藉。最后,诗人以“极目山形犹拱北,且收忠骨满江滨”作为结尾,表达了他的壮志豪情和坚定信念。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深远,既有对过去的怀念和留恋,又有对未来的期待和展望。诗人通过这首诗展示了自己的内心世界和价值观,也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