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踪自昔寄瀛东,一旦流离世业空。
痛饮怕知今日事,狂吟渐觉近来工。
折磨志比三烧玉,阅历身如百炼铜。
欲赋沧桑难下笔,穷愁敢拟杜陵翁!

这首诗的标题是“穷愁”,诗人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表达了对人生艰难困苦的深刻感悟。下面逐句进行解析:

  1. 萍踪自昔寄瀛东,一旦流离世业空。
    注释:我的行迹就像飘浮的萍叶,自古以来就寄托在瀛洲(古代传说中的仙山)的东边。但突然间,我失去了生计,一切变得空虚。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诗人漂泊无定的生活状态,以及对生活无常的感慨。诗人用“萍踪”来比喻自己像漂浮不定的浮萍,而“寄瀛东”则暗示了诗人曾经有过的理想或追求之地。然而,“一旦流离”则揭示了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巨大落差,使得诗人深感失望和空虚。

  2. 痛饮怕知今日事,狂吟渐觉近来工。
    注释:我害怕知道现在的一些事情,但我的狂吟已经渐渐感受到了其中的巧妙。
    赏析:这句诗反映了诗人在面对现实时的矛盾心理。一方面,他害怕了解当前的困境和痛苦;另一方面,他又试图通过诗歌创作来寻求解脱和慰藉。这里的“怕知”和“渐觉”都体现了诗人内心的挣扎和矛盾。

  3. 折磨志比三烧玉,阅历身如百炼铜。
    注释:我的意志被折磨得如同被烧炼三次的玉石一样,我的身体经历了无数的磨砺如同经过百次冶炼的青铜。
    赏析:这句诗进一步强调了诗人面对困境时的坚韧不拔和毅力。他将自己的意志比喻为经过多次烧炼的玉石,表现出了不屈不挠的精神;将自己的身体比喻为经过百次冶炼的青铜,显示了经历磨难后更显坚毅的品质。

  4. 欲赋沧桑难下笔,穷愁敢拟杜陵翁!
    注释:尽管想要记录下人生的沧桑变化,但却难以下笔,面对穷困潦倒的生活,我也敢自称是杜甫那样的忧国忧民的诗人。
    赏析:最后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生活的无奈和对未来的期待。虽然觉得难以表达出人生的沧桑变化,但他还是愿意以杜甫为榜样,勇敢地承担起社会责任,关注国家和人民的命运。这体现了诗人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