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不越疆吊,吾衰况疏慵。
遥凭太行云,迢遰过夏峰。
泉源日清泚,上有百尺松。
忆叨忘年契,一纪秋徂冬。
常思依蜀庄,有怀追楚龚。
不得拜灵輀,限此关山重。
会葬近千人,来观马鬣封。
傥有徐孺子,只鸡远奔从。
一时诸生间,得无少茅容。
俗流骛声华,考实皆凡庸。
淄渑竟谁知,管华称一龙。
我无人伦鉴,焉敢希林宗。
惟愿师伯夷,宁隘母不恭。
嗟此衰世意,往往缠心胸。
回首视秋山,肃矣霜露浓。

【注释】

孟冬:农历十月。夏峰:山名,在今山西永济县北。时侨:当时侨居。吴中:即江苏苏州,古属吴国,故称。同社:指作者与孙征君等的诗文社。传示:传达。名氏者:指与孙征君同姓的人。感触:感动。老不越疆吊,吾衰况疏慵:老了就不越过国界去吊唁,我年迈了却显得十分懒散。遥凭太行云,迢遰过夏峰:远远地凭倚着太行山的云雾,走过夏峰。泉源日清泚:泉水从山中流出来清冷透明。有百尺松:山上有百丈高的松树。忆叨忘年契,一纪秋徂冬:想起了过去和孙征君一起度过的时光,一年过去了又一年。常思依蜀庄,有怀追楚龚:常常想念在蜀地的庄子,想念追随屈原的龚胜。不得拜灵輀,限此关山重:不能亲自去参加葬礼,因为路途远而困难重重。会葬近千人,来观马鬣封:参加葬礼的人们将近千人,他们来观看坟墓的封土。傥有徐孺子,只鸡远奔从:倘若有个像徐元直那样的人,他也会不远千里赶来随从。一时诸生间,得无少茅容:在座的许多学生中间,难道没有像我一样贫寒的读书人吗?俗流骛声华,考实皆凡庸:世俗的人追逐名利,追求华丽的外表,实际上都是平凡庸俗的人。淄渑竟谁知,管华称一龙:淄水和渑水竟然不知道谁清谁浊,管仲和华佗都称颂一个人为‘龙’。我无人伦鉴,焉敢希林宗:我没有辨别是非的能力,怎么敢像孔子的学生曾参那样以老师的品德为榜样呢?惟愿师伯夷,宁隘母不恭:只希望老师伯夷能坚守节操,宁愿自己穷困而不取悦于他人。宁隘母不恭:宁可穷困也不取悦于他人。嗟此衰世意,往往缠心胸:叹息这衰弱的世道啊,常常缠绕在我心头。回首视秋山,肃矣霜露浓:回头望着秋天的山峦,只见山头覆盖着浓浓的秋霜。

【赏析】

《送孙处士挽诗》是明代诗人高启创作的组诗作品,共四首。其中第一首为全篇之纲,写孙征君去世后的情景。全诗先写孙征君安葬的地点和时间,接着抒发对友人丧事未能亲临的遗憾,进而表达对友人的深切怀念,最后以感慨时世之衰、寄托自己的情怀收束全诗。

这是一首悼念友人之作。孙征君去世后,高启被贬至浙江长洲(今江苏吴县),因与当地文人往来颇多,所以写下这首诗来表达对友人丧事未能亲临的遗憾。“老不越疆吊,吾衰况疏慵”两句,表明自己因年迈体衰而感到心力交瘁。“遥凭太行云,迢遰过夏峰”两句,描绘出一幅凄美动人的画面,既表现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也透露出对友人安葬之地——山名夏峰的向往。“泉源日清泚,上有百尺松”两句,是对孙征君生前所居之地的具体描写,同时也暗含对友人的怀念之情。“忆叨忘年契,一纪秋徂冬”两句,回忆与孙征君之间的深厚情谊,表达了对友人逝去的惋惜与哀悼之情。

高启通过描绘自己无法亲自参加葬礼的原因以及参加葬礼的人们的情形来进一步表达自己的情感。“常思依蜀庄,有怀追楚龚”两句,表达了自己对友人的深深思念之情。“不得拜灵輀,限此关山重”两句,则揭示了由于路途遥远、困难重重而无法亲自参加葬礼的现实情况。“会葬近千人,来观马鬣封”两句,描绘出了葬礼现场热闹而隆重的场景。

在表达了以上情感之后,高启再次回到对友人的怀念上来。“傥有徐孺子,只鸡远奔从”两句,表达了自己对友人的深切怀念之情。“一时诸生间,得无少茅容”两句,则是以自谦的口吻向在场的学生们发出邀请,希望他们能够前来参加葬礼并表达对友人的哀悼之情。“俗流骛声华,考实皆凡庸”两句则揭示了社会上一些人追逐名利、追求奢华的现象,同时表达了自己对此的不屑一顾。

最后一句“嗟此衰世意,往往缠心胸”,则是对整个时代的哀叹与感慨。它不仅反映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无奈与失望,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理想社会的向往与追求。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分体现了高启作为一位伟大诗人的高超艺术造诣与深厚文化底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