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东来日西没,斩华作城高突兀。
关中尚可一丸封,奉诏东征苦仓卒。
紫髯岂在青城山,白骨未收殽渑间。
至今秦人到关哭,泪随河水无时还。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潼关》。

译文:
黄河从东边流来,太阳落向西边,将华山斩断作为城墙,高耸突兀。
关中还有一块土地可以一纸文书封疆,奉诏东征却仓促间。
紫髯将军不在青城山了,白骨尚未收埋在殽县与渑池之间。
至今秦人经过潼关都会哭,泪水随河水流淌,没有时间停歇。

注释:

  • 黄河:指黄河水。
  • 东来:向东流动。
  • 日西没:日落西山。
  • 华作城:用华山为城墙。
  • 高突兀:形容华山陡峭高耸。
  • 关中:关中地区,指函谷关以西的地区。
  • 奉诏东征:奉命前往东方征伐。
  • 紫髯(rán)岂:难道是。
  • 青城山:位于四川都江堰市西南,因山形呈青颜色而得名。
  • 白骨未收:指战争造成的死亡者遗骸未能得到收敛安葬。
  • 殽(xiá)县:春秋时期秦国和晋国的边界地名,今陕西东部。
  • 渑(miǎn)池:地名,今陕西西部。
  • 秦人:指秦地人民。
  • 到关哭:到潼关口痛哭哀悼。
  • 河(hé):河流。
  • 无时还:没有片刻停歇。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晚年的作品,表达了他对当时社会动荡、国家危机和个人命运的感慨。诗中通过对潼关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历史变迁的关注和对国家命运的思考。诗人运用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语言,将自然景观与历史事件相结合,表达了对国家兴亡和个人遭遇的忧虑之情。全诗情感深沉,语言简练,是杜甫诗歌中的经典之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