赐履因齐国,分枝自宪宗。
能言皆诏予,广斥尽疏封。
地号东秦古,王称叔父恭。
穿池通海气,起榭出林容。
岳里生秋草,牛山见夕烽。
蛇游宫内道,鸟啄殿前松。
失国非奔莒,亡王不住共。
雍门今有叹,流涕一相逢。
【赏析】
《衡王府题壁》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一首诗。诗中描写了李商隐被贬为郑县主簿后,在衡王府题写的一首绝句。全诗用简练明快的语言,刻画了衡王的威风、王府的豪华以及王府中人物的骄横和不仁等,表达了作者对封建统治者的不满和愤慨之情。
第一句:“赐履因齐国,分枝自宪宗。”
注释:皇帝赐予我鞋,是因为我是因齐王的后代;我的后代从宪宗那里分出。
赏析:这一句表达了李商隐对自己身份地位的认识。他认为自己之所以得到恩宠,是因为他与因齐王有血缘关系,而他的后代又是宪宗的后代。这里既表现了李商隐对于自己身世的自豪感,也暗示了他对于皇权的敬畏之情。
第二句:“能言皆诏予,广斥尽疏封。”
注释:能言善辩的人都被皇上召见了,而被广泛斥责的人都被疏远了。
赏析:这一句描绘了李商隐在衡王府的生活状态。他能言善辩,但最终却遭到了排斥和冷落。这反映了封建社会的残酷无情和个人才华无法改变命运的现实。同时也表达了李商隐对于官场的失望和无奈。
第三句:“地号东秦古,王称叔父恭。穿池通海气,起榭出林容。”
注释:衡王的府邸位于东秦地区,被称为叔父恭王。府内设有穿池和起榭,景色优美如画。
赏析:这几句进一步描绘了衡王府的豪华和美丽。东秦地区是一个充满历史和文化的地方,这里的衡王被称为叔父恭王,显示出他对国家的忠诚和对家族的尊重。同时,穿池和起榭的设置也体现了衡王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和对自然的欣赏。
第四句:“岳里生秋草,牛山见夕烽。”
注释:衡王的住所周围种满了秋天的草木,牛山上的夕阳映照出烽火的影子。
赏析:这句话进一步描绘了衡王府的宁静祥和。周围的草木生长得茂盛而富有生机,给人一种和谐安宁的感觉。而牛山上的夕阳则显得格外壮丽,让人联想到历史的沧桑和岁月的流逝。
第五句:“蛇游宫内道,鸟啄殿前松。”
注释:宫中的小道上蛇游走,鸟儿在殿前的松树上啄食。
赏析:这几句描述了衡王府中的动物和植物,展示了府内自然生态的丰富多样。蛇在宫内小道上游走,鸟儿在松树上啄食,这些细节都充满了生活气息,使得整个场景更加生动有趣。
第六句:“失国非奔莒,亡王不住共。”
注释:失去了国家并不需要像逃到莒国那样匆忙,失去王权的人也不能像共叔段一样长期居住。
赏析:这两句是对封建王朝兴衰更替的深刻反思。失去国家并不需要像逃到莒国那样匆忙,说明国家的命运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而不是个人所能左右的。而失去王权的人也不能像共叔段一样长期居住,表明了权力斗争的残酷性和不可避免性。
第七句:“雍门今有叹,流涕一相逢。”
注释:现在有人在雍门感叹,流泪是因为我和他有一面之缘。
赏析:最后两句是李商隐对自己命运的感慨。雍门是春秋时期卫国大夫,他曾感叹卫庄公的无能,并流泪以示哀悼。而李商隐则是在衡王府题写的诗句,同样经历了人生的巨大变故。他的泪水不仅仅是因为与衡王的相遇,更是因为他对国家和人民的命运感到忧心忡忡。
整首诗通过描绘衡王府的豪华和美丽,展现了李商隐对封建社会的批判和反思。同时,通过对衡王府中的动物和植物的描述,传达了他对自然生态的关注和赞美。此外,这首诗还通过对比和转折,表达了李商隐对人生的感慨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