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地接邳徐,平江故迹馀。
开天成祖代,转漕北京初。
闸下三春尽,湖存数尺潴。
舳舻通国命,仓廪峙军储。
陵谷天行变,山川物态疏。
黄流侵内地,清口失新渠。
米麦江淮贵,金钱帑藏虚。
苍生稀土著,赤地少耰锄。
庙食思封券,河防重玺书。
路旁看父老,指点问舟车。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注意不要遗漏要点。此诗的注释是:清江浦,今江苏淮阴。此地接邳徐,平江故迹馀;“此地”指清江浦,古称清口、汴河口。“转漕北京初”,开天成祖代,元末明初,朱元璋建立明朝时,为了加强军事力量,曾下令将长江水运改为陆运,由南京到北京的漕运全部改由运河输送。“闸下三春尽,湖存数尺淤”,开凿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在中牟县境内,有“黄河故道”之称。“舳舻通国命,仓廪峙军储”,黄河下游河道从开封至徐州,河道曲折,水流湍急,因此,历代王朝都在这里设置闸坝控制水位,以保障漕运畅通。“黄流侵内地,清口失新渠”,黄河北岸地势低洼,河水易泛滥成灾,为防洪水侵袭内地,沿河筑堤,形成一道道长堤。“米麦江淮贵,金钱帑藏虚”;“米麦”泛指粮食;江淮,指淮河和长江之间地区;“帑藏”,指国库;“赤地少耰锄”,江淮之地,土地肥沃,但战乱频仍,农民流亡,田地荒芜,以致“赤地”而少农夫耕作。“庙食思封券”,“封券”指分封的土地或领地;“河防重玺书”,河流两岸人民盼望国家安定繁荣。

【答案】

清江浦

(1)

此处是古代的交通要冲,连接徐州和北京,历史上曾是重要的漕运通道。

(2)

元朝时曾在这里开凿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

(3)

沿黄河修筑的长堤,保护了漕运的安全畅通。

(4)

这里因黄河泛滥成灾,所以粮价昂贵,国库空虚。

(5)

由于连年战争,百姓流离失所,田野荒芜。

(6)

百姓思念朝廷赐予的土地,盼望国家安定繁荣。

(7)

这里的人们盼望国家的安宁。

(8)

沿黄河修筑的长堤,是为了防御外敌入侵,保障漕运畅通,同时也可以防洪。

(9)

这里因黄河泛滥成灾,所以粮价昂贵,国库空虚。

(10)

由于连年战争,百姓流离失所,田野荒芜。

(11)

百姓思念朝廷赐予的土地,盼望国家安定繁荣。

(12)

这里的人们盼望国家的安宁。

(13)

沿黄河修筑的长堤,是为了防御外敌入侵,保障漕运畅通,同时也可以防洪。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