濩落人寰七十年,年来三见海成田。
生当虞夏神农后,梦在壶丘列子前。
性定自能潜福地,机忘真已入寥天。
因思千古同昏旦,几席羹墙尚宛然。

注释:

濩落人寰七十年,年来三见海成田。

生当虞夏神农后,梦在壶丘列子前。

性定自能潜福地,机忘真已入寥天。

因思千古同昏旦,几席羹墙尚宛然。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陈芳绩的诗作之一,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命运和宇宙的思考和感慨。

第一句“濩落人寰七十年,年来三见海成田。”描述了诗人在过去的七十年里,一直在世俗的生活中度过,直到最近才看到了海洋变成了农田的景象。这里的“海成田”是指海水被用来灌溉农田,是一种农业生产方式的改变,象征着农业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然而,诗人对此感到惊讶和困惑,因为他一直生活在这个世界,却从未见过这样的变化。

第二句“生当虞夏神农后,梦在壶丘列子前。”则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和命运的思考。他认为自己生在一个尧舜禹汤的时代,这是一个理想的时代,充满了智慧和美德。而他现在却在梦中见到了列子(列子为战国时的道家代表人物),这是一个虚无的理想境界,让人感到困惑和迷茫。

第三句“性定自能潜福地,机忘真已入寥天。”则是诗人对于自我认知和人生态度的思考。他认为,只有那些能够保持内心平静的人才能成为真正的福地,因为他们不会被外界的纷扰所干扰。而那些忘记一切的人则已经进入了寥天(指高远、清静的境界),他们的生活就像天空一样宽广而深远。

最后一句“因思千古同昏旦,几席羹墙尚宛然。”则是对历史和现实的思考。他认为,无论是古代还是现在,人们都在不断地追求光明和希望,但最终都陷入了黑暗和绝望之中。而他的几席羹墙(指古代的座位)却依然保存完好,仿佛还能感受到那个时代的氛围和气息。

这首诗通过诗人的个人经历和感悟,展现了他对人生的理解、对社会的认识和对未来的期望。它既体现了诗人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批判,又表达了他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和追求。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诗人对于人性、道德和哲学的思考和探索,具有很高的思想价值和文化内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