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晚漳河朔雪霏,仆夫持得尺书归。
三冬文史常堆案,一室弦歌自掩扉。
古庙薪残烧粥冷,荒陂水少食鱼稀。
何如长白山中寺,莫使匡时雅志违。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以及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寄李生云沾时寓曲周僧舍课子衍生”是要求考生对这首诗进行赏析。然后根据题目要求,结合全诗的意象、诗句的意思,理解诗歌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本篇诗作通过描绘李生家中贫寒的生活状况,抒发了作者的同情之情。

第一句“岁晚漳河朔雪霏”,意思是:年老的时候,从漳河边经过看到朔方的大雪纷飞。“岁晚”,即老年,此处用指作者自己。“岁晚”点明写作的时间和背景;“漳河”,地名,在今河北临漳县西南;“朔雪”,北风刮来的冷雪。这两句写诗人在深冬时节,来到荒凉的北方边塞,看到北风凛冽,大雪纷飞,为下面叙述李生家境贫寒做了铺垫。

第二句“仆夫持得尺书归”,意思是:仆人拿着一封信回来。“仆夫”,仆人,这里指李生的侍仆;“尺书”,书信,指李生捎给作者的信。这两句写诗人到友人家去探望,见到李生后,李生给他带回了一封信。

第三句“三冬文史常堆案”,“三冬”泛指冬季三个月,指冬天;“文史”,指读书;“案”,书桌,供放书物的架子。这一句的意思是说:他冬天里常常在书桌上堆积着大量的书籍文献。“堆案”,指堆积在书桌上的书多,可见李生勤于学习。

第四句“一室弦歌自掩扉”,意思是:他一个人在家中弹琴唱歌,自己把自己关在屋子里。“弦歌”,弦乐器和歌声,借指奏乐歌唱。“自掩扉”,自己把门关上,表示隐居不仕。

第五句“古庙薪残烧粥冷”,意思是:古庙里的火已经燃尽,只剩下一堆灰烬,用来煮粥都感到很冷。此句以景衬情,烘托出李生家境之贫。

第六句“荒陂水少食鱼稀”,意思是:荒芜的田地里水源很少,捕鱼也很少。这是李生家境更穷的说明。

最后一句“何如长白山中寺,莫使匡时雅志违”,意思是:如果能够到长白山中的寺庙去,不要使匡扶国家的政治才能和崇高志向被废弃不用。“长白山中寺”,指的是位于吉林省的长白山天池附近的一座佛寺。这两句是李生给诗人的回信,劝慰朋友不要因为自己有匡扶国家的大志而放弃自己的理想。

【答案】

译文:

岁末之时,我来到了边塞的北部地区,看到朔方正下着纷纷扬扬的大雪。我的仆人手持一封书信回来了,信上写着李生给我的信。冬天里,他常常在书桌上堆积着大量的书籍文献。他独自一人在家弹琴唱歌,自己把自己关在屋子里。古庙里的火已经燃尽,只剩下一堆灰烬,用来煮粥都很困难。荒芜的田地里水源很少,捕鱼也很少。如果能到长白山中的寺庙去,不要使匡扶国家的政治才能和崇高志向被废弃不用。

赏析:

这首五律是杜甫写给李生的。当时安史之乱已结束两年左右了,杜甫此时正在长安闲居,李生则因战乱逃至四川成都郊外的一个寺院中避难。这首诗就是杜甫写来安慰李生的。杜甫写此诗的目的,在于安慰友人李生,鼓励他不要失去匡扶国事的抱负。

全诗前四句写李生在贫困中仍能勤奋读书、弹琴吟唱,过着清苦的隐士生活。后四句写杜甫对李生这种高尚品德的赞扬,并劝其不要放弃匡扶国事的抱负。

杜甫在这首诗中表达了他对李生不幸遭遇的关心和同情,同时也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和人生感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