邑枕汾川首,城分并塞支。
马于遗牧地,材木剩山陲。
冱泽鱼空后,腥风虎下时。
楼烦虽善射,不救汉王危。

静乐

邑枕汾川首,城分并塞支。

马于遗牧地,材木剩山陲。

冱(hù)泽鱼空后,腥风虎下时。

楼烦虽善射,不救汉王危。

注释:

  • 邑枕(yì zhěn):指城市紧邻着汾河,即汾州。
  • 汾川首:即汾水之畔。
  • 城分(fēn)并塞支:城池分别位于并州和朔州的边界上。
  • 马于遗牧地:遗留下来的放马的地方。
  • 材木剩山陲:剩余的木材堆在山的边缘。
  • 冱(hù)泽:停蓄的积水。
  • 腥风:带有腥味的风。
  • 楼烦:古代地名,这里代指善于射箭的人。
  • 汉王:汉高祖刘邦。

译文:
汾水之畔的城市紧靠着它,城池分为并州和朔州的边界。遗留下来的放马地方,剩余的木材堆在山边。停蓄的积水让鱼儿不再自由游动,腥风阵阵让人联想到老虎的出现。虽然楼烦擅长射箭,却无法挽救汉王的危险处境。

赏析:
《静乐》是元朝丁鹤年的作品,通过描绘一个地理位置及其周边自然环境,表达了对历史变迁和人事沧桑的深刻感慨。诗中通过对静乐的描述,展现了历史的沉淀和文化的厚重。首先,诗人从地理的角度出发,将静乐置于汾水的岸边,并指出其与并州和朔州的边界位置。接着,诗人通过对比“遗牧地”和“山陲”两个场景,描绘出一个充满历史痕迹和人文气息的环境。这种对比不仅增加了诗歌的形象性,还使得读者能够更为直观地感受到历史的痕迹。此外,诗人还通过描述停蓄的积水、腥风等自然现象,进一步烘托出一种压抑和动荡的氛围,使整首诗的情感更加深沉。最后,诗人以楼烦善射来解救汉王的危机为结尾,既表现了个人的英勇,也寓意着个人力量的渺小和无力。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深刻的意境,展示了丁鹤年对历史和文化的深刻思考,以及对人类命运和历史的感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