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流齐进咽通津,画舫垂杨不动尘。
咫尺白头波浪里,水边人看水中人。
【注释】
拂水竞渡曲十首:这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创作的组诗。共十首,是《乐府诗集》中的《棹歌行》。“竞渡”即赛船。这组诗描绘了长江中下游一带赛船的盛况。
乱流齐进咽通津:江流湍急,波涛汹涌,船只一齐前进,声势浩大,好像要冲到水边的码头一样。
画舫垂杨不动尘:在船上装饰着彩绘的船,柳树垂下的枝条也静止不动,好像没有一点动静,只有船头扬起的水花溅起一些飞絮,使江面荡起一层细碎的涟漪。
咫尺白头波浪里,水边人看水中人:近在咫尺的白发人正在江中激浪搏击着,站在岸边的人却在静静地观看着水中人的惊险场面。
【赏析】
此诗描写了一幅江上赛舟的动人图景。诗人以丰富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把赛舟的场面渲染得生动活泼、富有情趣。
前两句写众船争流直向江心,掀起层层白浪。“乱流齐进”形容水流湍急,“咽通津”则形容江面上的漩涡像要把船只吞进去一样。“齐进”与“咽通津”相呼应,都写出了水流的强劲;而“齐进”“咽通津”又都表现出众船争先恐后的景象。这两句是写江水奔流直下,群舟竞逐,声如雷鸣,浪卷云屯,使人感到惊心动魄。一个“咽”字用得十分巧妙,它既形容江水的疾流,又形容水底旋涡的轰鸣声,还衬托出舟行之快。“画舫垂杨不动尘”,写的是舟中人悠然自得的样子。“画舫”就是彩绘的船,“垂杨”指杨柳枝。“不动尘”三字,形象地刻画出船中人悠闲自在的姿态。他们似乎已超脱于纷扰的世界之外。然而,“咫尺”却道出了他们的心境与世外桃源的距离,他们只能从岸上看水中竞渡的人儿在波浪中搏击。这种境界,正是作者心中的理想境界。
后两句写岸边观者的心情。“水边人看水中人”与“咫尺白头波浪里”形成鲜明的对照。前者写出了岸边观者的悠闲自在,后者则是对江中激烈搏斗的形象描绘。这种对照,使得整个画面显得更加鲜明、生动。而“水边人看水中人”这一动作的细节描写,又为整个画面增加了动感。
此诗语言简练,笔力雄健,将江上赛舟的热烈场面和岸边观者的心理活动刻画得入木三分,堪称绝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