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阳路值一阳天,霜透征裘陟巘巅。
九里山前沙草合,石头城角水云连。
双凫唼喋浮淮浦,孤雁翩翻下泗川。
马首北来闲吊古,旧陵宫树不知年。
【解析】
本诗首句“凤阳路值一阳天”,点明作者的游兴之所在,即位于安徽的凤阳县,这里指代淮河。第二句“霜透征裘陟巘巅”,写登高望远所见之景。第三、四句,写秋末冬初景色。第五至七句,写行舟中所见之景。最后两句是写诗人在游览中所感。
【答案】
注释:
①凤阳:今属安徽省。
②“值”“度”:都表示经过。
③“一阳天”,冬至日,阳气开始回升,大地回暖。
④“陟巘巅”:登上山顶,山巅。
⑤九里山:在凤阳县东二十里的长江南岸。
⑥沙草合:江边沙滩上的草木丛生。
⑦石头城:在今南京市西北。
⑧水云连:江上水雾与远处的云连成一片。
⑨“双凫唼喋”:指两只大雁正在水中觅食;“唼喋”是水鸟吃食的声音。
⑩“泗川”:指泗水,即今天的长江。
赏析:
全诗写诗人在冬至之际渡淮时所见所感。
开篇即从淮河的源头写起。诗人以“凤阳路值一阳天”领起,点出此行的目的是要经过一阳天,即冬至日。冬至日,阳气开始回升,大地回暖。诗人由冬至日而想到淮南地区正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于是便踏上了前往淮南的旅途。“霜透征裘陟巘巅”,“霜”字不仅写出了深秋时节天气寒冷的特征,而且写出了诗人在寒风中行走时的艰辛,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因为淮南正是他的故乡。
诗人的视线转向淮河边上的景物,只见“九里山前沙草合,石头城角水云连。”诗人用简洁的语言描绘出了一幅清丽的画面。诗人先写山前沙草丛生,再写江边石头城和江上云霞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绝妙的山水画。
诗人的视线又转向淮河水面上,只见“双凫唼喋浮淮浦,孤雁翩翻下泗川。”“双凫”指两只鹅鸭在水中嬉戏,它们在水面上自由自在地游动着。“孤雁翩翻下泗川”则写出了大雁结队飞回的情景。这些描写既衬托了淮河的美景,也表现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最后两句是写诗人在游览中所感。“马首北来闲吊古,旧陵宫树不知年。”诗人站在淮河岸边,遥望着远处的古战场,心中不禁产生了一种历史的沧桑之感。同时,诗人还感叹自己已经远离家乡多年,不知道家乡的情况如何,只能通过眼前的景色来感受家乡的变化。
整首诗通过对淮河风光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以及对历史沧桑的感慨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