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病双聋眼又昏,肉消分半不堪扪。
液汤蜇鼻医方苦,参附充肠药券频。
好友祷嵩求益算,恶人诅岱请收魂。
两家剥啄知谁胜,凭仗苍穹自讨论。
注释:
- 耳病双聋眼又昏,肉消分半不堪扪。
- “耳病双聋”指的是耳朵生病导致双耳失聪,“眼又昏”则表示眼睛也变得模糊不清。“肉消分半”形容身体的消瘦,“不堪扪”意味着连自己的身体都难以触碰。
- 液汤蜇鼻医方苦,参附充肠药券频。
- “液汤蜇鼻”形容药物的味道苦涩难闻,像液体一样刺鼻,让人难以忍受。“参附充肠”指的是使用人参和附子等药材来填充肠胃,这些药材通常用于滋补身体。“药券频”可能是指在治疗过程中需要频繁更换不同的药方。
- 好友祷嵩求益算,恶人诅岱请收魂。
- “好友祷嵩”可能是指一位好朋友去祈祷嵩山(一座著名的道教圣山),希望求得神灵的帮助或庇佑。“恶人诅岱”则可能是指有人在诋毁或诅咒岱山(另一座著名的道教圣山)。
- 两家剥啄知谁胜,凭仗苍穹自讨论。
- “两家剥啄”指的是两家人在门前相互敲门,试图通过对话解决问题。“谁胜”可能是在询问双方中谁更有道理或更有优势。“凭仗苍穹”则可能是指依靠自然的天空或者宇宙法则来评判或解决争端。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展现了诗人因病痛折磨而身心俱疲的悲惨状态。诗中的“耳病双聋眼又昏”和“肉消分半不堪扪”形象地表达了疾病对诗人生活的影响,使读者能够深切地体会到诗人的痛苦和困扰。然而,尽管身处困境,诗人并没有放弃希望,而是积极寻求帮助,向神灵祈祷,希望能够得到治愈。诗中的“好友祷嵩求益算,恶人诅岱请收魂”反映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自己对抗疾病的决心。最后两句“两家剥啄知谁胜,凭仗苍穹自讨论”则表达了诗人面对困境时的豁达和自信,相信最终正义会战胜邪恶。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哲理,给人以启示和鼓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