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岁登高莫釐顶,杖藜落落览吴洲。
洞庭雁过犹前旅,橘社龙归又一秋。
飓母风欺天四角,鲛人泪尽海东头。
年年风雨怀重九,晴昊翻令日暮愁。
【注释】
丙申年:指元至正十一年,诗人五十岁时。重九:指重阳节。去:往。莫釐(mòlí)顶:莫釐山巅。杖藜:以藜杖为杖。览吴洲:眺望吴地的江面。洞庭:洞庭湖,在今湖南岳阳西南。雁过:大雁南飞。前旅:前面的旅行者。橘社:指橘州,今湖南省常德市。龙:传说中能变化为龙的仙人。鲛人:神话中住在海中的鲛人所化的人。飓母:飓风的母亲或主宰者。天四角:天空像有四角。鲛人泪尽海东头:指海水东流到大海尽头。鲛人,即鲛虫,古人认为鲛鱼能哭,故称。翻令:反而使……翻令日暮愁:反使日暮时更添愁恨。
【赏析】
《丙申重九海上作四首》是明代杨基的五言古诗组诗作品。这首诗是其中的第三首。全诗写于至正十一年(1351),诗人当时已五十六岁。此诗写于他晚年,登高感怀之情,溢于言表。
首联“去岁登高莫釐顶,杖藜落落览吴洲”,意思是去年登高莫釐山顶,拄着藜杖欣赏吴地风光。“去岁登高”说明诗人去年曾经登上莫釐山顶,“莫釐顶”是莫釐峰顶的意思,莫釐峰在苏州西南,是苏州著名的景点之一,也是江南名胜之一,这里借指家乡;而“杖藜”是拄着拐杖,这里借代老人,“落落览吴洲”意思是拄着拐杖在吴地观赏风景。
颔联“洞庭雁过犹前旅,橘社龙归又一秋”,“洞庭雁过”是指大雁南飞,“前旅”表示前面的人,“橘社龙归”是指橘州(今湖南省常德市)龙归,“又一秋”表示一年的时间又到了秋天。这两句的意思是洞庭湖边的大雁还在飞翔,好像之前有人一样,而橘州的地方长官回来了,又是一个秋天。这两句描绘了诗人看到大雁和地方官员归来的景象。
颈联“飓母风欺天四角,鲛人泪尽海东头”,意思是飓风母亲(即台风)欺侮天空(比喻社会),蛟龙被逼得无路可逃,只好含泪而去。这两句描绘了飓风母亲和蛟龙受到社会的欺侮的情景。这里的飓风母亲指的是台风,飓风是热带气旋的一种,其中心气压极低,风速极强,有时能产生毁灭性的影响。蛟龙是被逼得无路可逃,只好含泪而去,这里比喻了社会的不公和压迫。
尾联“年年风雨怀重九,晴昊翻令日暮愁”,意思是每年风雨交加的日子,都会怀念重阳节,而晴朗的天空却让日暮时分更加让人感到忧愁。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重阳节的美好回忆和对晴朗天气的喜爱之情。这里的重阳节是指中国的节日之一,每年的农历九月九日,是一个纪念敬仰古代伟大的诗人屈原的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