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合渔樵老此身,底须辛苦入风尘?
一官未许因人热,十口翻成为仕贫。
阊阖天高逢鬼谒,江湘地远逐孤臣。
非关圣世簪缨短,为有青山待逸民。

【注释】

只合渔樵老此身:只应该归隐,做渔樵一类的人。底须辛苦入风尘:何必辛苦奔波于尘世之中。一官:指官职。因人热:因人而热,指趋炎附势。十口:全家。翻成为仕贫:反而成了仕宦之人中的贫贱者。阊阖(chāng hé):古代传说中的天门,借指帝王之门。鬼谒:鬼魂来朝见。地远逐孤臣:远离家乡的孤臣。圣世:太平盛世。簪缨(zān yīng):古时官员的冠饰,这里指高官显位。逸民:不受世俗礼法约束的隐逸之士。

【译文】

只应该归隐,做渔樵一类的人,何必辛苦奔波于尘世之中?一个官员没有高官厚禄,全家都成了贫贱之辈。皇宫的门高耸入云,可鬼魂也来拜谒,远离家乡的孤臣,却只能追逐名利而不得。这并非是因为在太平盛世中当了官,而是由于有青山等待着我这样的逸民。

【赏析】

《别长安五首》是唐代诗人王勃创作的一组诗,共五篇,这是其中的第二篇。

首联“只合渔樵老此身,底须辛苦入风尘”,诗人用反诘的语气道出了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我本该归隐,做渔樵一类的人,何苦要辛苦奔波于尘世之中呢?这里的“只合”、“底须”、“只”三字,表达了诗人对仕途的厌倦和无奈。

颔联“一官未许因人热,十口翻成为仕贫”,进一步点明了自己的人生选择。诗人认为,即使有了一官半职,也不能因为别人的热络而趋炎附势;即使有十个家人,也难以摆脱成为富贵人家中贫贱之辈的命运。这句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揭示了诗人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观。

颈联“阊阖天高逢鬼谒,江湘地远逐孤臣”,则通过描绘诗人与朝廷的距离之远,以及他孤独无依的处境,表现了他对官场生活的不满。这里的“阊阖”、“江湘”都是地点名词,分别指代京城和远方的江、湘地区,象征着诗人身处繁华之地却无法亲近权力中心,以及他身处偏远之地却仍被卷入政治漩涡的无奈。

尾联“非关圣世簪缨短,为有青山待逸民”,则是诗人对自己人生态度的总结。他认为,自己的选择并不关乎是否处于太平盛世,而是因为我有青山可以等待闲适的生活,等待着像他一样的逸民来过清静自在的日子。这里的“非关”、“为有”二字,既是对前面诗句的回应,也是诗人对自我价值的肯定。

整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通过对现实社会和政治的批判,以及对个人理想的追求,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独立和清静生活的向往。同时,诗歌中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情感,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和深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