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林万树怨萧骚,只为中庭一叶凋。
波下洞庭齐飒沓,风高榆塞总漂摇。
平原纵猎埋狐窟,空谷虚弦应鸟巢。
最是风流殷太守,不堪惆怅自攀条。
《和盛集陶落叶诗二首 其一》是明代诗人钱谦益的一首五言古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无常的感慨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释:
寒林万树怨萧骚:描述了寒林中的万棵树木因萧瑟的秋风而发出哀怨的声音,形象地展现了秋天的景象。
只为中庭一叶凋:这一句表达了即使是在众多繁茂的树木中,也唯有一片叶子落下,象征着生命的脆弱和无常。
波下洞庭齐飒沓:形容波涛之下的洞庭湖水,波涛汹涌,气势磅礴。
风高榆塞总漂摇:描写风势强劲,吹动榆树要塞之地的树叶摇曳不定,表现出强烈的动感。
平原纵猎埋狐窟:描绘了在广阔的平原上进行狩猎的场景,猎物被猎取后,其藏身之处——狐窟也被掩埋起来。
空谷虚弦应鸟巢:表现了空旷山谷中,原本应有鸟儿筑巢的地方,现在却只有风吹过留下的声音,显得更加寂寥。
最是风流殷太守:诗人以风流自居,自称“殷太守”,表达了自己的文采风流和对过去辉煌岁月的回忆。
不堪惆怅自攀条: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忧伤和无奈,他无法忍受这种失落的心情,只能独自叹息,像植物一样无助地向高处攀爬。
钱谦益的这首《和盛集陶落叶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致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无常的感慨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同时,诗中融入了丰富的文化元素和历史典故,使得作品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还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内涵。